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 诗中对海洋摹其形, 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 全诗虚写、实写结合 ,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 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1.C 2.(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C. 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意思是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可以抓住“秋风萧瑟”想象秋天的风如何刮,声音如何,景象如何?秋风吹过海面掀起了怎样的风浪?注意想象要具体合情合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温馨是一种境界。它是粗茶淡饭中的欢笑,是生活清贫中的【甲】(坦然 坦诚)是困苦中的容,是艰难中的【乙】(和睦 和蔼),是面对一切不幸,却拥有理解和欢悦,是平平淡淡的体贴和相守...... 它是渗入静 mì( )树林中的阳光,射出丝丝光束,织出宜人景致;妻子 xián( )熟地操持家务; 奶奶笑吟吟 地牵着孙子去玩;一次深情的注视,一声“天寒了,多加一件衣服”的叮嘱,一句“你是否仍然爱我”的追问......透过这些惬意的温情,使我们分外陶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静 mì___            Bxián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向。

甲: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是个病句,请写出正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秋天的怀念》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C.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D. 《济南的冬天》围绕“温情”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

 

查看答案

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②立意  正确,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3)文章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  笑

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

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

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

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         ”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联系前后文,将第⑥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浩浩汤汤(dàng)    B. 薄暮冥冥(mǐng)    C. 岸芷汀(tīng)兰    D. 皓(hào)月千里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_______             

暮冥冥_______  

锦鳞游泳             _______             

④宠辱_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二三段所描绘的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迁客骚人指的是什么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