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愧 疚 ①角角落落,瓶瓶罐罐,都种着花花草草。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愧 疚

①角角落落,瓶瓶罐罐,都种着花花草草。红红的月季越过墙头,白白的蔷薇爬上屋顶,栀子花开呀开,甜香甜香的——我家院子,因为母亲,变得很美很美。嫩黄嫩黄的玉米皮,经过母亲的手,不久就成了圆圆的“蒲团”。我,母亲,胖乎乎的猫咪,舒坦坦地各占一席,又相互偎依。母亲拿着芭蕉扇,驱赶不怀好心的蚊子,不紧不慢地,有时会忽然拍到我的头上。

②“牛郎织女快团圆了。”母亲望着星星,絮絮叨叨这个烂熟的故事。讲完照例要说:“该背书了,我不说你是不背的。”我打着哈欠,嗫嗫嚅嚅。至今,我还觉得奇怪,我背那些文章,母亲听不懂,却总爱听。等我打起精神,背得带点感情的时候,她那摇动的芭蕉扇,也仿佛打着拍子,连那猫咪也伴和着,温柔地咕噜咕噜。这样的夜晚,总是撩人心弦。

③“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有一晚,我背江淹的《别赋》,母亲忽然打断我说:“‘春草’、‘春水’和‘绿波’,我听得懂了。”接着问文章里说的是什么,我对她讲了,不想,这一讲,她伤心起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文章也做到别人心里了。亲近的人出远门,谁不难受!就说我和你爹,早先,他到高丽国去,家中只留下我一个人——你哥那时还不知在哪儿刮旋风呢!——你爹每次来家,只过个年,一开春就上路,他前脚走,我后脚端起洗衣盆追,一直追到春草刚发芽的东河边,看着他过大桥;那桥下面哗哗流着的水,不就是‘春水’和‘绿波’吗?唉,男子汉到底心硬,就像那大桥下的水,连头也不回,我可忍不住,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河里滚。哪一年不是如此呢!”

④我爹是一个能干的石匠,年轻时就漂泊海外,打工异乡,一去就是四十多年,有时几年不回家,只为省下路费,给家多捎几个钱。母亲叙说着和爹别离的情景,也使我难过,以致每每再读《别赋》,都不禁暗自落泪。

⑤一个秋夜,窗外月如钩,屋内灯如豆,我和母亲坐在暖炕上。“为什么好久不背书了?”母亲问我。“现在读的是新书,不用背。”她似乎很诧异,要我念一段给她听。我便逐字逐句地朗读《背影》,还没念完一段,母亲便欣喜地说:“这书好懂!”当我念到买桔子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又爬上月台,儿子瞧着他的背影流泪的时候,我母亲竟也哭了。过了好一会儿,她说:“这书写得太真切了,就像你爹去国外,每次我看着他跨过东河大桥,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我这一辈子看了他多少背影!可现在,一连三年没见他的背影了!”

⑥母亲的眼泪,使我也想起爹的背影,并且以后多年,不断忆起:中等个儿,头戴灰色毡帽,身穿粗布夹袍,上罩线呢马褂,肩挎旧钱褡子,褡子一头鼓鼓囊囊,里面装着甜饼、熟鸡蛋、母亲亲手做的纳底鞋——步履匆匆,渐行渐远,渐远渐小,以致于无。

⑦小时候,爹每次离家,我都一路小跑,追着喊:“爹!你回来呀!”爹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

⑧直到他年近花甲,我仍然追他过桥,不过那时,那背影已不再挺直,脚步也蹒跚起来了。唉!

⑨我当时想,能够把我爹的背影写出来多好啊!后来,他就去世了。再后来,爹的背影似乎变得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挥汗如雨的背影、伏案疾书的背影、奔走战场的背影——这些背影会不会变得模糊?一个民族的背影呢?一个时代的背影呢?

⑩一个人的背影,曾经打湿 两代人的眼睛;一篇文章,可能打湿无数代人的记忆。

⑾我轻轻拿起笔,又迟迟放下。心中充满愧疚!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段的作用。

2.本文在第③段、第⑤段两次写到母亲流泪,请分别概括两次流泪的原因。

(1)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⑦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联系全文分析。

爹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

4.从本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关于读与写的启示?请简要写出2点。

 

1.①营造了美好温馨的气围;②表现了母亲的能干慈爱;③为下文母子夜读做铺垫。(三个角度答出两点即可) 2.①年年与父亲离别(或母亲对父亲的依依不舍或留恋或依恋等)②与父亲离别很久,思念(想念)父亲 3.①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行动描写、白描。②刻画了一个为生活奔波抛妻别子、慈爱而又痛苦的父亲形象。 4.①要多读多背;②联系生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③文章若要写得真切,需反映生活真实;④文章要以情动人,写到别人心里去;⑤有写作念头就及时动笔。 【解析】 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段落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本文第①段描写母亲将院子打扮得很美,开篇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表现了母亲的能干与慈爱,为下文母亲讲故事后催我背书作铺垫。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作出判断。第一次流泪,结合前文母亲的讲述可以看出,是因为父亲每一年过完春节就离家远去,而且父亲走时“连头也不回”,“心硬”让母亲难受。第二次流泪,从母亲的哭诉中也可以看出,是因为《背影》又让母亲想起了父亲,想起他的“心硬”,想起他已三年没有回家。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与作用分析。从句子内容来看,主要是对父亲进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父亲说话时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从表面上看,父亲很是绝情,但仔细分析不然。他说“回”其实是对我的哄骗,想让我不要痛苦;“头也不回”是怕自己回一次头,看到难受的妻儿就没有了离家的决心,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内心慈爱但不表达出来的内敛的父亲,他做事干脆果断。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的表达。解答此题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分点概括出来即可,可以从内容、情感不同方面来谈。如:从我的背书中感悟到,学习要多读多背;从我对两篇文章记忆的深刻,可以感悟到联系生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哲学家。

2.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不枝:__________________           香远清: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3.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查看答案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材料三:下面图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1.2.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请写出两种。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4.【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1)家和万事兴    (2)天道酬勤    (3)百善孝为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授家风】王礼同学考试完后回到家,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到沙发上,翘起腿看电视。此时,爷爷和张大爷正在聊天。妈妈走过来说:“礼礼,见到客人要问好,坐有坐相……”王礼觉得很委屈,大声说:“没那么多规矩,你不是说考试考好就行啦!”

当地人都称颂王爷爷家教有方。爷爷晚上找王礼谈心,你认为以下哪一项最符合爷爷说的话。(  )

A. 礼礼,没有规矩咋成方圆?不讲规矩,分数再高也没用。

B. 礼礼,你考试这么辛苦,在自己家里不用讲究那么多规矩,放松一下,没事的,别听你妈的。

C. 礼礼,妈妈要你讲文明,有礼貌,这是对的,这也是我们王家人的传统。学习、考试也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做人和做事。

D. 现在你要以学习为主,考上一中最重要,规矩的事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

(3)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张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B. 朋友送给小冯一件礼物,小冯对朋友说:“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C. 商场即将搞促销活动,广告上写道:“届时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D. 你的文章我已经看过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