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面的习题 爬出陷阱 郑成南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面的习题

爬出陷阱

郑成南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黑暗,使他无比惊慌。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有康复。他声嘶力竭的呼喊,父亲可能都听不到。

②突然,他看到父亲在陷阱口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呼喊,但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陷阱昏暗潮湿,他坐在那里,感到了阵阵寒意。他想,父亲找不到他就会回村里喊救兵了。可是,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他能坚持两天吗?

④很快,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声音,好像是上面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靠近了。他提高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对手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掉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去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陷阱里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没有退路,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没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上面的声音,他才又清醒过来。

⑤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陷阱里。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寻找出路。他发现,陷阱里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终于成功了!

⑥当他爬到陷阱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⑦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陷阱口,任由他在陷阱内痛苦地挣扎。⑧父亲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见过像你这样见死不救的父亲!

⑨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里面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陷阱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⑩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4年15期)

1.请概述本篇文章的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第④段反复写“他”提高警觉——松懈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他“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这句话?

4.从文中主人公“他”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成长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践进行探究、梳理。

5.本文在内容上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异同?

 

1.“他”不慎掉进陷阱。 “他”等待救援无果后自己努力爬出了陷阱。 父亲告诉“他”没去救“他”的原委。 “他”理解了父亲话语的内涵。 2.(1)这样写,真实地再现了“他”的心理活动。(2)与第⑨段写父亲守在陷阱口而未去救“他”的内容相照应。 3.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父亲的教诲。“他”获得了有益的人生启示。懂得了要学会自救、要自强的道理,所以说“他”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4.①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危险。 ②遇到危险,要发挥自己的才智,学会自救,脱离危险。③成长需自立,人生当自强。 5.相同:都写了一次“脱险”的经历,都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完成的“脱险”。不同:《爬出陷阱》写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脱险”,父亲在暗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脱险”,父亲在明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叙事记叙文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简洁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照应的能力。分析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这是属于文章的结构问题,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为了文章的情节的需要,在文章的前面作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地阅读。与第⑨段写父亲守在陷阱口而未去救“他”的内容相照应。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他”获得了有益的人生启示。懂得了要学会自救、要自强的道理,所以说“他”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本题不难,人物形象突出,易于评价。阅读文章,联系生活,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向训练,平时要善于将所读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会学思想,善于表达。从文中“父亲”故意不救助儿子让儿子自救这一重要信息点是理解“父亲”对儿子特殊的“爱”,理解“父亲”的形象。对自己的父亲,简要说明其教育的方法以及自己对这种教育方法的评价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相同:都写了一次“脱险”的经历,都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完成的“脱险”。不同:《爬出陷阱》写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脱险”,父亲在暗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脱险”,父亲在明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后面的习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木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选文第二段对暮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3.当“一分一秒地过去”时,“我”愈来愈强烈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4.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5.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请写出你读图后的感想。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化难为易,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脸部麻痹的让·克雷蒂安用超出常人的付出一步步将困难化解,破茧成蝶赢得“蝴蝶总理”的美称;         

;。

 

查看答案

修改下列病句。

(1)本文的人物心理刻画很有特色,不仅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甚至和当时的情境非常吻合。

_________________

(2)过于冗长繁琐、拖拖拉拉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

B.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C. 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D.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