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训诫:告诫,教导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B....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训诫:告诫,教导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B. 嶙峋:形容人瘦削            灌木:灌溉树木

C. 目眩:眼睛昏花              啜泣:抽抽搭搭地哭

D. 纳罕:惊奇,诧异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B项解释有误,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 崖_______   (2)纳_______      (3)峋_______

_______        呐_______           询_______

(4)诫_______   (5)眩_______      (6)翼_______

     械_______        炫_______           冀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边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泣(chuò)     一墙(dǔ)     壁(qiào)      立(sǒnɡ)

B. 土(bēnɡ)     乱(pénɡ)     抖(zhàn)      嶙(xún)

C. 视(nínɡ)     笑(cháo)     头(yūn)       目(xuàn)

D. 峭(dǒu)      动(tán)      死(shuāi)     翼(yì)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作业

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这句话如何理解?

2.面对同学们的种种反应,小男孩是怎样的心情?请展开想象,作一段心理描写。

3.文章第八节说:“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试阐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

5.文章第八节有两处写到小男孩“抬起头来”,这两处“抬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6.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作业。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已。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2.别的孩子都“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而“我”却不能,这是为什么?有关原因的交代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有人说杰利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你同意吗?为什么?

4.“我”是靠什么从悬崖上下来的?“我”这次成功的感觉怎样?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

5.父亲为什么不采用上去把孩子抱下来的办法?与本文父亲的做法相比哪一种做法更好些?

6.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些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智慧,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是我们人生航程的“指路明灯”。博林中学准备开展“ 学习格言”的活动,一时间,全校掀起了一股学习格言的热潮。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1)-(3)题。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格言。请你从中选出属于励志的格言。

A.松弛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

B.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C.性格决定命运。

D.如果刀刃怕伤了自己而不与磨刀石接触,就永远不会锋利。

E.在虚伪的世界中,只有学会伪装,才能生存。

F.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

属于励志的格言有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各小组分别派一位同学上讲台 ,述说自己喜欢的格言及喜欢的理由。请你代表你们小组上台发言。

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