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12月13日,洋思中学举行《勿忘国耻,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主题教育活动,师生通过降半旗和默哀的形式,为30万死难者致哀。
B. 哪个当妈的不巴望着孩子长高个啊!
C. 余光中逝世的消息在朋友圈里都被转疯了,转发的大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D.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hóng清泉,使生性nú钝的人看到生活的期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执niù敏感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lín;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
|
|
|
|
|
|
|
|
|
|
|
|
|
|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朗读者》系列图书,主编董卿在第一部分“遇见”中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请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叙写故事,抒写真情,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藻地在一帝答礼。他是一个寓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A段文字选自我们已学的课文《________》,B段描写的人物是______。根据人物描写,我们可以推测文段中的两位都是________的先生。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写的散文集,共10篇。(_____)
(2)鲁迅在《五猖会》一文中批判了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_____)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调查数据如下表:
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
年龄段 | <19岁 | 19-24岁 | 25-34岁 | 35-49岁 | >50岁 |
关注人数比 | 44% | 23% | 18% | 9% | 1% |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唐朝诗人贾岛得诗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但他认为这句诗中的“敲”用得不好,想改为“推”字,就多次把“敲”和“推”进行变换,看哪个字比较好。后来成为一个咬文嚼字的比较有名的事例。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用哪个字好,说明理由。 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