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炊烟 ①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炊烟

①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早晨、午间、傍晚,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如果你站在山坡上,把目光凝聚在村庄,你就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里冒出的青烟是多么的壮观。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②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炊烟。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

③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无声的召唤。炊烟飘起时,其实是在告诉田间劳作的家人该回家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一直无法弄清楚的是,没有手表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准时地回到家中。我常常看到母亲将饭烧好放到桌上的时候,就会看到父亲吆喝着牛走进院内。那时我就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只时钟,总是那么准时准点。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那么准时地回家,是因炊烟:只要父亲看见炊烟升起,就可以根据回家的路程而断定何时收工。

④对于故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地是缘于母亲。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甚至是与烤鱼、烤螃蟹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我们家穷,没有富足人家的糖块、饼干之类的零食,因此,母亲常根据季节的变化为我们烤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下河捉鱼、捉螃蟹来满足我们兄妹的馋嘴。母亲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将东西烤煳、烤黑。我清晰地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是那样的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

⑤可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疾病缠身。记得前年我回家,正好赶上玉米成熟的时节,母亲对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玉米了,我给你烤两穗吧!’’那天,母亲把多年不用的土灶又烧了起来,母亲在土灶里小心地烤着玉米。玉米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人老了,手脚不麻利,烤煳了。”吃着母亲烤的玉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玉米分明是母亲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⑥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故乡的炊烟是连接我生命的血脉。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不断,可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里做出的饭菜和炖出的肉没有乡下的土灶铁锅里做出的饭菜有味。原因在于,我是在故乡的炊烟下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烧出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大概就是这种怀念冲淡了现在饭菜的滋味吧!

⑦如今,在我的故乡,你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⑧当炊烟渐渐从乡村里消失的时候,当我对故乡的炊烟充满怀念的时候,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吧!尽管如此,我依然是那样强烈地思念故乡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炊烟曾经是我慈祥的母亲为我放飞的。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1.文章第段说故乡的炊烟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请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故乡的炊烟让人无法忘却。

2.赏析第段巾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的表达效果。

__

3.文章第段对许多年前故乡的炊烟景象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段和第段写母亲为烤玉米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5.结合全文,理解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的含义。

6.联系全文,请说说作者对乡村炊烟渐渐消失的看法。

 

1.①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风景,乡村因它显得清新美丽,人因它而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②傍晚的炊烟是无声的召唤,农家的生活因它而有规律且十分和谐。③故乡的炊烟里更有母亲博大无私的爱。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清晨雾霭笼罩下村庄的清新与美丽,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 3.①文章开篇描写了一幅故乡炊烟图,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了故乡的炊烟之美。②这样写既起到了照应文章标题的作用,又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深情回忆,同时也和结尾处思念故乡的人与感悟母爱、亲情呼应。 4.①记忆中母亲烤出的是“焦香可口”的玉米,如今年岁已高的母亲烤煳了玉米。但在作者口里,两种玉米吃出的都是一样的味,一样的情。②作者在这里将过去和现在烤出的玉米进行对比,意在突出母亲的那颗拳拳之心,那份博大无私的爱。 5.随着乡村逐渐城镇化,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经越来越远,乡村的炊烟也在渐渐消失,因此偶尔出现的炊烟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昔日炊烟袅袅的景象只能珍藏在记忆深处了。 6.炊烟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寄予了作者对故乡人事的怀念,所以作者对消失的炊烟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但同时,作者意识到这又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 1.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 4.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遥买杖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山杀人之罪遂败,卒不知鬻杖者何人。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随州:地名,在今山西省介休市东。②秭归:地名,在今湖北省西部。③鬻(yù):卖。④榜掠备至:受尽拷打。⑤通:传送,传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又有邑民为人所杀___________

杀人之罪遂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

3.集市上的人千千万万,而李遥恰巧遇到卖拐杖的人,因为买杖而无法再隐匿这么蹊跷的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妁。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1)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报道,古长城现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在杂草、乱石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_______,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A. 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虽然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B. 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的明长城,是距今年代最近的长城

C. 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D. 明代长城虽然距今年代最近,但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查看答案

下面情境中,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夏天某日八年级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小亮对小明说:

A. 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 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