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信陵君窃符①救赵
(信陵君)至邺②,矫③魏王令代晋鄙④。晋鄙合符,疑之,举首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⑤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⑦,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注释 ①符:兵符,征调兵将用的凭证。 ②邺:地名。 ③矫:假传,诈称。 ④晋鄙:魏国将领。 ⑤单车:指单单有乘坐的车辆,没有跟随的士兵,犹言单车匹马。 ⑥朱亥:市井一位屠夫,勇武过人。 ⑦勒兵:约束,整顿军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
2.依据文章内容,下面对“矫魏王令代晋鄙”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公子假传魏王命令让晋鄙担任将领。
B. 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
3.【甲】文中的陈胜与【乙】文中的信陵君,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面是电视剧《三国演义》某一回目的插曲
民得平安天下安
水滔滔 路漫漫 扶老携幼步履艰
百姓何故遭离乱 欲渡长河少行船
民不弃我我难舍 瞻前顾后心怆然
立大业 民为本 民得平安天下安
风飒飒 路漫漫 抚剑昂首问苍天
古来壮士多苦厄 鲲鹏何日得高旋
臣子不能建基业 老去无颜对祖先
民相随 志愈坚 不整乾坤心不甘
马迟迟 路漫漫 暮云苍黄雁声寒
汉武秋风辞意健 英雄何须叹华年
得道多助功成就 愿见生民尽欢颜
纵相别 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纵相别 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材料二】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②者弃巿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④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⑤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②偶语:相对私语。③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④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⑤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回答问题:
1.你觉得下面哪幅图片中的人物,更接近【材料一】中的主角形象?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沛公的言行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3.请从下列四则《论语》语录中,任选一则,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某一人物,谈谈你对这则语录的理解。
德不孤,必有邻。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选择的人物为______(人名),选择的语录为_______填序号),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1) 诗可言志,亦可抒情,“壮志未酬”也是古人常抒发的一种思想情感。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戍边将士思乡情切但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但英雄迟暮的抑郁愤懑之情。
(2) 中秋佳节之际,陈经纶中学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了“经纶诗词大会”。下面是以“月”为关键字的“飞花令”,请你为选手A再写出一联含有“月”字的诗句。
A: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A:“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欣赏下面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完成下列小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 B. 字形欹正参差,或大或小
C. 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D. 沉厚中见放逸,尽显书者情感之起伏
2.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提到的“寒食”与古代的一个节气密切相关,请你从下面俗语谚语中选择与该节气有关的一个句子( )。
A.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B. 立春寒,一春暖
C.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D. 落雪见晴天,瑞雪兆丰年
(一)阅读《飞扬的诗词,文化的乡愁》,完成下列小题。
飞扬的诗词,文化的乡愁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自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标、思想的峰峦。爱国主义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从春秋楚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 ,到战国时期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 ;从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到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 ,爱国、为国、利国、报国是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诗词的思想高地。
“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 是中华诗词独有的魅力。寥寥数个字,绵绵无穷理,诗律词格中隐藏着深奥的哲理玄思。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新旧转化的客观规律;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指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深邃如夜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出了知与行、学与思的哲学关系……诗人在诗词韵律中搭建自己人生的亭台楼阁,畅达时自成风景
各领风骚
赋闲时以逸待劳
守静待动
逆境中韬光养晦、不与乱世争英雄,不失为一种人生韬略。
1.下列字音字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载”在文中的读音是“zǎi”,“丹”字的最后一笔是 “”
B. “载”在文中的读音是“zǎi”,“丹”字的最后一笔是 “ ”
C. “载”在文中的读音是“zài”,“丹”字的最后一笔是 “ ”
D. “载”在文中的读音是“zài”,“丹”字的最后一笔是“”
2.在文中空格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3.将下列短语填入原文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耿耿忠心
仰天长叹
浩浩胸怀
慷慨悲歌
A. B.
C.
D.
4.“韬”的形旁“韦”的甲骨文是
(囗,城邑)
(众多脚趾,代表巡逻),请你猜测“韦”字的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本义消失, “韦”引申义为“熟皮”。所以“韬”的 意思是“剑套”,那么“韬光养晦”的意思是(______)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比喻才能、韬略过人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