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  ________ ,“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_(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2.(1)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句中歼灭击溃”,“占领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哪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②③—⑰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锐不可当 2.⑤句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多一半”与“2/3”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贴切,得体。⑯句中的词语都不能互换。“歼灭”指“全部消灭”,“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便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 4.我军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此题意思对即可。) 5.⑧⑨句 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解析】 1.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开始还有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发布的时间、地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语言的理解与掌握。新闻一定要真实,所以在用语上一定要力求准确。第一句话中的词语点明了准确的时间。第二句话中的词语把战况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歼灭,一种是击溃,与事实相符。都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写“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通过写敌方情况,反衬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便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用事实说明我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 4. 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可概括为:我军锐不可当(或英勇善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 点睛: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新闻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具体方法是:1.抓关键词语;2.关注重要句子;3.如果有导语就要抓住导语进行归纳,因为导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5.本题考查议论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往往在记叙完后,对事情进行评论。认真阅读原文可知,文中⑧⑨句是议论的句子,精辟地分析了我西路军渡江胜利的原因,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沉竞跃  ______________

(2)  月色入  __________

(3)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盖/竹柏影也    D. 念/无与为乐者

4.面对美景,两篇文章的作者各发出怎样的感慨?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愁”是古今诗词中共同的主题之一。崔颢《黄鹤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5)云漂浮不定,幻化成形,是诗人的歌咏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云生海市蜃楼之景;

(6) 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查看答案

综合性口语交际。

    5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

2017420,天舟一号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中国的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将承担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任务。也正是因为天舟一号将为天宫二号输送物资,网友们亲切地称其为“快递小哥”。

420日晚1941,随着点火指令下达,“送货员”天舟一号开始了太空之旅。而“买家”天宫二号已于2016915日成功飞入太空。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会所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选段文字选自作品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