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

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A项的书写与原文不一致,正确的应该是“从流飘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冥思遐想  狼藉

B. 殚精竭虑  名副其实  响彻云宵  耸立

C. 藏污纳垢  沿溯阻绝  转弯抹角  班白

D. 正襟危坐  相形见绌  张慌失措  管辖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sài)  (fěi)    (xùn)  深痛疾(wù)

B. (pì)     (qiáo)    (jié)    无声息(qiǎo)

C. 退(kuì)    (huì)     (tà)     短叹 (xū)

D. (xuān)   (zèng)    (chì)    然失色(à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曾关切蚂蚁王国的命运,猜想浩瀚宇宙的奥秘,还有堆沙、玩水、痴想……纯粹而 真实。

少年的心里住着童心,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枝头的花儿在匿笑,墙角的蟋蟀在欢唱…… 大人的心里藏着童心,不信你看,爷爷与你的忘年之交,严谨的老师天真的一笑…… 让我们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请以“        童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可以填入“拥有”“久违了”“爸爸的”“啊!”。

(2)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3)不少于 600 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②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②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③夜 榜:夜航。

1.诗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2.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了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 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 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①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 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②举谣言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 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 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 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 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 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 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 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注释】①公仪: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②掾属:佐治的官吏。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③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少厉.清节    (通“砺”,磨炼)    B. 滂怀恨.    (遗憾)

C. 蕃乃谢.焉    (道歉)    D. 滂后事释. (释放)

2.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

B. 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

C. 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

D. 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刻画了范滂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