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甲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文言文阅读。

【甲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文】

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1)又何______

(2)公令疏军而_______

2.下面句中画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一战      何使人

B. 得原失信    登轼望之

C. 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

D. 令以三日   闻寡人耳者

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

 

1.参与离开,离去。 2.B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4.远谋鄙取信于民(意近即可)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 【解析】《国语•文公伐原》 作者:左丘明 朝代:春秋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间”和“去”的意思。 2.试题分析:A. 介词,凭借。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 代词,他的。D. 助词,的。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 “狱”、“虽”、 “察”、 “情”的意思。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中心的理解,两个文段都是说的“诚信、信义”要注意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3)同学们为了丰富古诗词积累,在班里做起了“飞花令”游戏。这次的指定字是“战”。请你作为乙方参与游戏,填写诗句。

甲:黄沙百战穿金甲

乙:__________

甲:古来征战几人回

乙:__________

【注】“飞花令”是古时候的一种行酒令游戏。行“飞花令”时,每次指定一个字,游戏双方轮流说出含有指定字的诗句,诗句不超过七个字。

(4)毕业在即,班委组织同学们制作毕业纪念册,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了下面的句子,请你用古诗句表达类似的意思,并说说你的理由。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判断下面三幅书法作品属于哪种书体。选择恰当的选项。

 A                               B                         C

(1) _______是隶书,字形扁方,左右分展;(2)_______是行书,字体飘逸灵动。

 

查看答案

(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

(2)在戏剧节招贴画征集活动中,下面两幅作品脱颖而出,请你选出一幅最能体现戏剧节特点的招贴画,并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

 

查看答案

戏剧节期间,同学们欣赏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亲身感受了戏剧的魅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戏剧欣赏水平,语文老师举办了东西方戏剧鉴赏讲座。

(1)讲座开始的时候,老师先让同学们补出下文横线上剧作家的名字。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1959年,中国现代戏剧家田汉到江西临川拜访汤显祖故居,作诗:“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他认为杜丽娘与朱丽叶不相上下,中国的汤显祖与英国的________旗鼓相当。

(2)

《牡丹亭》剧情:杜丽娘游花园时感叹自己的青春年华易逝。

杜丽娘唱词:原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罗密欧赞美朱丽叶。

罗密欧台词: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

 

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结合剧情对《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戏剧的语言进行研讨。研讨中表述有误的一句是

A.杜丽娘的唱词,把美好的青春比作姹紫嫣红的繁花和良辰美景。

B.《牡丹亭》中,以断井颓垣来表现凋零的青春,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心情。

C.罗密欧巧妙地把天上星与朱丽叶眼睛互作替换,赞美了朱丽叶眼睛的明亮。

D.罗密欧把朱丽叶的眼睛比作朝阳的光辉,在太空大放光明,使灯光黯然失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远在春秋时代,我国人民就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四个时间点;然后又定出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大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四个时间段。

【甲】

二十四节气虽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但它不是按照农历来制定的,而是和公历计年基本

合拍,因为两者都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个地球年)作为一循环的。

【乙】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圆周为360度,二十四节气就是将黄道分成24段,每段15度,地球每运转15度就是一个节气,因此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是相对没有大变化的。首先说的立秋一般会出现在7,8,9日这三天中。

【丙】

时令中的“三伏”和“九九”,它们不属二十四节气,但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冬至以后就交九,每九天一个九,九九八十一天,冬至这天即为一九的第一天。“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但夏至就不是接着入伏了,人称“夏至三庚便入伏”,就是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十天一个庚日如庚子、庚午等)为初伏的第一天。由于庚日是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的方法一样,六十为一周循环往复,在每月中的日期不固定,所以入伏的时间也无定日。夏至这天与庚日相遇的时间有远有近,就会出现夏至后少则20天多则30天才入伏。 

(1)文中加点字读音和横线上所选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运(zhuǎn)   各行其是        B.运(zhuǎn)   各行其事

C.运(zhuàn)   各行其是        D.运(zhuàn)   各行其事

(2)有同学认为材料中应补入下面一句话:

  以后通过生产实践逐渐充实改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根据,特别是在我国北方使用更为普遍。

你认为这句话应补在【甲】【乙】【丙】哪个位置上最为恰当?

(3)结合文字内容,解释文中“合拍”一词的意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