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忽传”表现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

B. 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 颔联中的“漫”通“慢”,此句写出妻子对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捷报并不在意,用以反衬诗人巨大的喜悦之情。

D. 全诗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矫饰,情真意切,于质朴中见真情。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1.C 2.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颔联中的“漫”并不是通“慢”。“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本诗句写的是: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影响了诗人,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故答案为C。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主旨的理解。“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急切想回到家乡的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综合运用。

远远见那片红树林。它们吸日月之精华,经风雨之洗礼,贫瘠的海滩湿地却是豪华的温床。它们枝干秀qí,古木苍茎,嶙峋如蛟,一连连、一排排,结成摧不垮的团队。在恶劣的环境中,红树已   甲 (A磨练  B锻炼)出钢铁般的意志。它用慈母般的胸怀,     乙     (A接受   B接纳)了倦飞的候鸟;用它凋谢的落叶,撒播于水中孕育着各种浮游的生物。最动人的是红树林映着落日。               ,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将①—④句填在文中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①美得让人怦然心动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磅礴之美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 ③④①②     B. 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说》、《捕蛇者说》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 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晏殊、李清照等。

C. 驳论常用的反驳方式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驳论据和驳论证最终是为了驳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一篇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

D.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主张清静无为。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约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如梦令》)

(4)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____。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

(6)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表达了军民抗敌收复失地决心不可阻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央视前期推出特别节目《厉害了,我的国》,让很多人说出内心不吐不快的自豪。

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你的校园、你的家乡、你喜欢的一件物……,他们的厉害之处,你发现了吗?

请以“厉害了,我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充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规范;(4)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的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朱成玉的《心上的<圣经>》,完成下列小题。

①奶奶打过我之后,流露出深深的悔意。她揉着我的屁股,不停地问,疼吗?我摇头,心里却疼得厉害。其实我不过是弄脏了她的《圣经》而已,她便当着上帝的面惩罚我,这时的我是痛恨上帝的,因为他把奶奶的心全都占满了。

②村子里发生了火灾,唯一的一所小学在一夜之间变成废墟。我们32名学生在秋风中瑟瑟发抖。那些日子,我们坚持在秋风中上课,整整齐齐地站立,大声朗读着课文,广阔的天地成了我们的课堂。

③可是天气一天天冷了,眼看冬天就要来临,但我们却没有一个人旷课,照常整整齐齐地站立,像一座山一样,挺起了村子的全部希望。

④那几天,天总是下雨,我们没办法上课。闲着无聊,我就把奶奶用红绸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圣经》搬出来,描摹插页上那些精美的长着翅膀的天使们,结果就弄脏了奶奶这本神圣的“心灵读物”。

⑤奶奶是个极其虔诚的基督教徒。她没念过书,可让我惊讶的是,为了看懂《圣经》,她总是整夜地翻弄着一本已经磨破了边的《新华字典》。回想起来,奶奶那股子学习的劲头就是我在高考的时候也难以望其项背。

⑥在奶奶的影响下,村子里加入基督教会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奶奶建议盖一个自己的教堂。果然,村里的教徒们你一砖我一瓦大张旗鼓地盖起了自己的教堂。奶奶是最卖力的一个,她把父亲准备盖猪圈的砖瓦都搬走了。她甚至说服了爷爷,将家里的一个小仓房拆掉用来盖教堂,直到父亲以为“奶奶疯了”,奶奶才有所收敛。她讪讪地向父亲赔笑说,“等教堂盖好了,俺天天给你祈祷,让你有好日子过,天天有酒喝,行不?”父亲立马精神了,说,行。

⑦即将完工的时候,奶奶病倒了,医生说是因为劳累过度导致奶奶肝病复发。

⑧教堂终于竣工了,可是奶奶却让人把学校的木牌挂到了门口。她用歉疚的口吻对教徒们说:“把这房子给孩子们当教室吧,总得让孩子们有地方读书写字啊,要不然都跟咱们一样,连个《圣经》都念不下来……”面对乡亲们疑惑的目光,奶奶接着说:“咱们哪,只要把《圣经》放心上,随便找个地儿,哪怕是个仓房也能当教堂,你们说是不?”

⑨就这样,奶奶的教堂成了我们的课堂。它很简陋,但一群叽叽喳喳的快乐的心却把它装点得异常美丽。

其实即使到现在,我还一直认为奶奶和乡亲们对基督教不过是一种盲目的信从,他们很难懂得教义,更无法理解那些著名的典故,他们只是太缺少文化生活,用这种方式来活跃一下他们死气沉沉的日子罢了。但我真的没想到,就是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乡下人,竟然误打误撞地点破了一个真理:把《圣经》放心上,仓房也能当教堂!

回乡过年的时候,父亲领我们走进一座约有二层楼那么高的房子,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告诉我这是一座教堂。我们惊讶地发现,雪白的墙壁上挂着奶奶的遗像!一个朴素的中国老太太竟然和圣母玛丽亚做了邻居,显得那么不伦不类。父亲说,那是乡亲们执意要挂上去的,就因为当初奶奶把盖猪圈的砖瓦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盖教室。

一个人奉献得越多,得到的尊敬也就越多。看来乡亲们已经理解了《圣经》的内涵,只不过是用他们最淳朴的思想和方式罢了。

在你的心上建一座教堂,你就会放飞更多善良的鸽子。

在你的心上放一本《圣经》,你就会撒出更多爱的花瓣。

(有删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奶奶写了哪些事情。

奶奶因为我弄脏了她的《圣经》而惩罚我——①_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_——奶奶的遗像被乡亲们挂在教堂的墙上。

2.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果然,村里的教徒们你一砖我一瓦大张旗鼓地盖起了自己的教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说说文章第④自然段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上有一本《圣经》,只要我们心存善意,就会撒出爱的花瓣。

B. 第⑧段中,奶奶把学校的木牌挂到了教堂门口,奶奶是希望在风雨中读书的孩子们,能有一间像样的教室来安心读书,写出了奶奶的善良。

C. 第⑩段划线的句子讽刺了奶奶这一群乡村野夫的愚昧无知,只有缺少文化生活的人才会去信仰《圣经》。

D. 段中,写村里人将奶奶的遗像和圣母玛利亚的画像挂在一起,村民们是要通过这个方式来表达对奶奶的尊敬和怀念。

4.比较文章第⑥段划线句子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两段文字在人物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着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莫怀戚《散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