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论真性情》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真性情 ①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

阅读《论真性情》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真性情

①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②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④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⑤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⑥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⑦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⑧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1.选文论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所谓的真性情”指的是什么?(均用原句

2.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解说它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意理解第⑤⑥两段中加线词语样儿、味儿、陶醉和满足的含义

样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醉和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划线句子富有哲理,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1.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②对比论证(正反论证)。①列举了园丁辟地种花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论证了“一个人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的观点。②将园丁与没有园地的人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一个人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很充实,否则很空虚。 2.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②对比论证(正反论证)。①列举了园丁辟地种花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论证了“一个人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的观点。②将园丁与没有园地的人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一个人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很充实,否则很空虚。 3.名声地位真性情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中 4.围绕“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不断完善和改造自己灵魂的人,无论身处何境,都能获得人生的真性情”,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在文中直接筛选信息就可以了,中心论点在第3段,“真性情”的解读在第1段。 2.试题分析:在第3段,从正面列举了园丁的例子,他培育花朵,是因为热爱,而非利益,又从反面列举了一些做大官、做大生意的人,做事只凭利益,没有自己的真性情,所以这种对比当中,自然就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3.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比如,“样儿”表面意思是“模样”,而在文中,指的是与利益相关的名声地位。 4.试题分析:探究题在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如此题只要围绕“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不断完善和改造自己灵魂的人,无论身处何境,都能获得人生的真性情”,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张晓风的《有些人》(有删改)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②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③那天放学,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④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⑤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⑥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⑦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7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⑧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批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⑨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⑩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语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回忆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列两个句式中选择哪一个作为结尾更合适,为什么?

A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更有价值。

B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_____句,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说出你对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链接材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魏巍《我的老师》节选)

请分析《有些人》第②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中刻画女教师时在运用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于定蜀,祎遂留益州。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①。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②,而祎晏然自若③。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④,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⑤,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⑥,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为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                     

——选自《三国志费祎传》,有改动

【注释】①共会其葬所:一起到许靖之子的葬地去。②泰:泰然,平和。③晏然自若:泰然自若。④在祎右:比费袆年长且职位尊贵。⑤假祎节:后主授予费袆调兵的符节。⑥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战事正急,军书往来传递,人马披甲戴盔,战车整备完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祎游学入蜀  __________              ②许靖丧子 __________

诸葛亮及诸贵人 __________           ④魏军于兴势  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祎复益州刺史

A. 不足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B. 得而腊之以 (《捕蛇者说》)

C. (毕昇活板 (《活板》)    D. 吴广都尉 (《陈涉世家》)

3.“/”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4.翻译下列句子。

(1) 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费祎深受诸葛亮器重,定有很多突出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约客》,回答下列小题。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前两句所展示的画面。

2.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查看答案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①正是桃红柳绿的春日,来自中外的一群游客坐船沿着古运河缓缓前行,观赏着古运河两岸美景,感受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②秀美的导游小姐深情并茂地介绍道:“千年古运河在扬州与滔滔长江相交汇,给水乡扬州带来了一片生机。古运河像                                          。”

③一位来自外地的大学生说:“古人说,智者乐水。我以为扬州人最懂得水的妙处,他们引进了运河水穿城而过,极力营造出两岸迷人风光,让它流淌出历代文人墨客咏赞扬城的大量诗文。”

④一位貌似大学教授的老先生忍不住接过了话头:“扬州古运河的文化内涵被扬州人愈来愈深地挖掘出来了!古运河水上游游览线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到‘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⑤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以生硬的中文说:“听说扬州是古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古运河,保护得好!”

(1)根据第段的内容,将导游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面材料中几位游客的对话,分条概括出古运河对扬州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中美国人说扬州古运河保护得好,请你将下列这一则对联形式的公益广告补充完整,以提醒扬城人如何保护古运河。

上联:保护扬城运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_________________,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

(4)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捕蛇者说》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飞瀑落下深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