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一种爱的名字叫卑微
从她记事时起,大舅就好像不是这个家的人。记得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刚被收容所送回了家,和街上的叫花子没有多大的区别。外婆在屋里大声地骂,他蹲在一旁小声地哭,像受伤的小动物。那么冷的天,身上只有一件破破烂烂的单衣。门口围了一群好看热闹的邻居,对着他指指点点。
不多久外公回来,一见他这样子,就跑到门背后去拖了一根扁担出来,劈头盖脸地向他打去。他“嗷嗷”地叫着,却不敢躲闪。爸爸冲上去抢外公手里的扁担,他跪在地上含糊而大声地叫着,仔细地听,是“爸爸我错了”。后来她知道,那是她大舅,小时候生病把脑子给烧坏了,是个傻子。
外公那时在外面当包工头,还是有些关系和财力的。没多久,就将大舅弄到了养路段,反正是纯体力劳动,傻子也能干得下来。
大舅于是常常回家来,手里拎着单位发的东西,有时是油,有时是水果,有时是肉。巴巴地送到外婆面前,却还是常常被骂一顿。她当时年纪小,觉得外婆一定是大舅的后妈,否则怎会如此待他。直到成年,她才知道,亲人之间也有世态炎凉。
大舅待她也是极好的,每次回家总不忘给她带上些好吃的:糖葫芦、棉花糖、大苹果,开始她很高兴,但年纪慢慢大了,她也就不太稀罕这些小玩意了,也开始像家里的其他人一样,冷眉冷眼地对他。一年年地过去,大舅一直是家里可有可无的编外成员,没人心疼注意他,都希望离他远远的,免得给自己找麻烦。
那年的冬天好冷。年前,外公去世了。
刚从殡仪馆出来,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讨论财产问题。外公的骨灰盒静静地放在一边,上面是他的遗像,冷冷地注视着这一群被称为儿女的人。妈妈和爸爸在外地,没能赶回来。看着那些争得面红耳赤的容颜,她突然觉得好陌生好可怕。
就在战争已经进行到白热化,几乎要诉诸武力的时候,一旁突然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号哭声。房间静了下来,她看见,大舅正跪在外公的骨灰盒前,号啕大哭,就像多年前第一次看见他跪着说“爸爸我错了”一样。忽然,她的眼眶就热了。父母长年在外,她一个人待在这个并不温暖的大家里,不是不觉得寂寞的,只是她已经学会用疏离和冷漠来包裹自己。这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这个家里,还有一个比自己更孤独更缺少关爱的人。他也是她的一个亲人。
没多久,父母回来了。妈妈脸色蜡黄,一见到外公的遗像就昏了过去。在医院里,她听见医生和爸爸的谈话,知道妈妈得了绝症。家里存折上的数字哗哗地往下掉,妈妈却一天比一天虚弱。她天天陪在妈妈身边,那幢大房子里的亲人,仅仅礼节性地来过一次。只有大舅,常常会下班后过来,一声不吭地坐在旁边陪着她们。
家里的财产之争还在进行。而她们这里,却等着那笔钱救命。爸爸每天四处求人,希望他们能够快点达成协议,或者先支一部分钱出来给妈妈治病。但得到的都是模棱两可的回答,谁都说做不了这个主。他们像推皮球一样,将爸爸推来推去。最终,协议还是达成了。大舅是傻子,而她家急需用钱,不可避免地,他们得到了最少的一部分,因为算准了他们不会再闹。那是一幢位于城郊的年久失修的房子。那天,她听见爸爸在和大舅商量,说要将房子卖了换成钱,一人一半。家里的钱已经用得干干净净了,而医院那边却似一个无底洞。大舅傻傻地笑着,含糊地答应道:“好!”她在屋里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房子终于卖掉了。爸爸当着大舅的面,把钱数成两份,用报纸包着,将其中的一包递给了大舅,然后揣着另一包急急地带着她往医院赶。刚走出楼道口,就听见后面有脚步声追来,还有含糊不清地叫她名字的声音。她一惊,心头一冷,医院已经下了最后通牒:再不交钱就要停妈妈的药了。她扭头看爸爸,也是面如死灰。
大舅跌跌撞撞地跑到他们面前,不由分说地将自己的那包钱塞到了爸爸怀里,嘴里含糊地说道:“先,先治,治病。”爸爸一下子呆住了,这么多天来,面对的都是一张张冷冰冰的脸,何曾想到,最危急的时候,伸出援手的,竟是这个傻子。爸爸哽咽着接过钱,正准备说些什么,大舅却又转身蹒跚着走了回去。她看见,常年体力劳动的大舅,身形已经有些佝偻了。
妈妈最终还是离开了。
那是一段记忆中最为黑暗的时期。在承受着世上最疼爱的人离去的痛苦的时候,姨妈舅舅们的脸不停地在眼前晃动。他们神秘兮兮地在她耳边念叨,要她看好妈妈的财产,因为那是外公留下来的遗产。她望着远处忙碌着的爸爸瘦弱的身影和忽然之间花白了的头发,心头的恨和酸楚一样疯长。她不知道这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长着什么样的心,尤其可恨的是:他们是她的亲人。
大舅一直跟在爸爸和她的后面,看他们做什么,他也帮着做什么,还时不时地扭头看看妈妈的遗像,抹着眼泪。她的心在伤痛之余有了一丝温暖:妈妈毕竟还有一个傻哥哥,从心里是爱着妈妈的。丧礼过后,现实摆在了面前。爸爸要回去工作,她的学校在这里,已经高三了,转学过去影响太大。可是原来的房子给了四舅,早已容不下她了。接连失去老伴与女儿的外婆,也终于卸下了她的强悍与精明,整日里默不作声地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漠视着从小带大的外孙女的无助。
她的心更冷了。
那天,爸爸突然对她说:“要不,到你大舅家住一阵。就几个月的时间了。”她呆了一下,想到大舅,丑丑的脸,竟生出些许亲切,于是点头答应了。
大舅的工作虽然是个苦力,但单位毕竟是事业单位,他是老职工,还得了一套两居室的住房,旧是旧点儿,倒也宽敞。住在这里的第一晚,想到过世的妈妈、远方的爸爸,还有隔壁房间的傻舅舅,她只觉一阵荒凉,开着灯哭了整整一夜。
但日子还是得过。每天大清早她就起床,到巷子口买早点,中饭和晚饭都在学校吃,晚自习后回来睡觉。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觉得还不错,反正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惟一让她提心吊胆的,就是晚上回来时要穿过那一条长长的巷道。
那天她下了晚自习,照例到校门口买了一瓶酸奶,老板迟疑了一会儿,告诉她好像总看见一个身影跟着她,让她小心一点。她当时就吓蒙了,站在原地不知该怎么办,在这座城市里,她无依无靠。过了很久,她还是只得咬咬牙往大舅家快步走去。巷道拐角处,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她心狂跳,拼命向前跑去,却一不小心摔在了地上。她恐惧到了极点,只觉有人跑过来抓住她的胳膊,她死劲挣扎、尖叫,突然间,却好像听见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口齿不清地叫着她的小名。她呆住了,安静下来,眼前竟然是大舅那张丑丑的脸,上面还有被她指甲划伤的血痕。
她怔怔地站了起来,大舅结结巴巴地说:“巷,巷子黑,我,我,来接你。”她突然明白了,这些天跟在自己身后的那个身影,就是大舅,难怪她每次回家都没见到他。“你为什么不在学校门口等我?”她问道。
“人,人,人多。”她心头一震,脑海里回想起多年前的一幕:她上小学,大舅来接她,她嫌他丑,使她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跑得远远的。
一时间,泪水涌出了眼眶。在这样一个被亲人都视为卑微的身躯里面,满载的却是汹涌澎湃的爱。那一刻,她才意识到,大舅一直都在一个被人忽视的角落里,默默地爱着身边的每个亲人,不管他们曾怎样对待他。他傻,他丑,但这并不是他的错,而是命运的不公平,为此他丧失了被爱的权利,却还这样执著地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该是多么宽大和真挚的心灵啊!
走在巷道里,大舅还是弯着腰走在后面,没有看到她脸上的泪水密布。她在心中默默念道:大舅,你可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种爱的名字叫卑微。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哽咽(_______) 一幢(_______) 满载(_______) 澎湃(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家里的钱已经用得干干净净了,而医院那边却似一个无底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样一个被亲人都视为卑微的身躯里面,满载的却是汹涌澎湃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以“她”对傻子大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那么,作者对傻子大舅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4.作者说,直到成年,她才知道,亲人之间也有世态炎凉。从全文看,亲人之间的“世态炎凉”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两件即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读文之法,需细心揣摩,方晓真意,请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爸爸一下子呆住了,这么多天来,面对的都是一张张冷冰冰的脸,何曾想到,最危急的时候,伸出援手的,竟是这个傻子。”
6.文章不止一次写到大舅是个“傻子”,大舅那张“丑丑的脸”, 作者这样写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用意是什么?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7.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刻画了一个令人悲喜叠加的傻子形象。从文章中傻子呆呆傻傻的言行里,人们可以看出他具有哪些优秀的品格?
8.“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种爱的名字叫卑微。”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乙]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ài):欺哄.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公必欲市我他所(________) (2)则舍之去(_______)
2.根据短文第一段内容,概括鸠鸟的聪慧表现在哪里?
3.结合短文内容概括本文歌颂了鸠鸟怎样的美德?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 (4)以咨诹善道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诸葛亮给后主提出了哪三项治国安邦的建议?核心建议是那一条?
4.作者在第六段中用大量篇幅自述身世经历的目的何在?
5.陆游在评价此文时曾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谈谈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_______,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借典故表明自己希望能够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们既思念亲人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诗人雄心壮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8)一个月紧张的初三生活已经消逝了,正在为理想而拼搏的你,为鼓励同窗努力学习,请你自拟一副五言以上的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请以“就差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少于600字。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忘 川①
(1)国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贺望川,是个奇人,奇在记性惊人忘性也惊人,所以他有个外号:忘川。
(2)从外表看,他压根儿不像个做学问且有大名声的角色。五十多岁,蓄光头,不留髭须,人又瘦,病病歪歪的样子,与寒岩槁木的老衲无异。他一生就没穿过西装,只喜穿立领、缀布扣子的对襟衫、褂、袄。这种款式的服饰,百货商场难得有卖,多是去小街的老裁缝店订制。
(3)他家的小庭院里,花树间有一块长方形的立石,如床榻。夏天,院门紧闭,他爱躺在石头上面,敞开肚腹晒太阳,闭目养神。妻子说:“你这是干什么?”他瓮声瓮气地说:“晒书。”
(4)他的肚腹里确实“藏”了不少书,读书博而专,主攻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典籍研究,旁及历代先贤对典籍的校勘、注释、解说。《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他可以闭目诵读。你问某书某段话该如何正确评断,他会滔滔不绝地先说出自秦汉到清代名流的观点,末了才说:“敝人的见解是——”
(5)这是什么记性?简直就是一部活电脑。
(6)可他的忘性也令人匪夷所思。出门忘记带钥匙;别人问他的手机号码,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不得不问妻子和同事;有时夜里回家,他找不到这条小巷,只好问人该怎么走。妻子取笑他:“你这是什么记性?别哪一天把自己弄丢了。”
(7)他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
(8)一星期前,贺望川请一位老朋友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百鱼斋”吃中饭。这里的菜品皆与鱼有关,他点了爆炒鱼皮、酸辣鱼杂、红烧鲤鱼块、松鼠桂鱼、油焖火焙鱼、小白菜炖鱼汤。各道菜都可口,两人尽兴喝了一斤“茅台”酒。该结账了,共一千八百元。贺望川一摸口袋,忘记带钱夹了。友人也和他一样,出来得匆忙,除了记得带香烟、打火机,别的都没带。
(9)贺望川对服务员说:“对不起。我让我的朋友留下做人质。这个人质可得好好侍候,他是湘楚大学的著名教授。我家离此不远,我快去快回。”
(10)回到家里,取了钱,贺望川正要出门,忽听有人喊:“贺教授在家吗?有快递。”
(11)妻子说:“你盼望的小谢来了。”
(12)“肯定是北京寄来的快递,我的学生们出版了几本新书,说三天会到,果然到了。”
(13)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笑容可掬地走进了客厅。
(14)“谢定山小友,星期天你也没休息?”
(15)“因为有你的快递,我知道你想先睹为快,就赶快送来了。”
(16)“快坐下。先喝茶。”
(17)小谢是快递公司的送货员,专送文化街这条线路。贺望川购书量大,又有各地的友人、学生寄赠书籍、资料,所以每隔几日,小谢就要上门来送货。一送就送了两年,彼此变得相当亲稔②。
(18)贺望川用剪刀剪开塑料包装袋,取出几本书来,爱不释手地翻了一遍。说:“我的学生都成气候了,‘新松恨不高千尺’,太好了。小谢,每次都辛苦你,令我铭感③啊。”
(19)“贺教授,您客气了,我干的就是这个活。说真的,能为你们这些大学者送快递,是我的荣幸。可惜家里条件差,我只读了高中,就从偏远的山区到城里来打工,可我从心里敬重你们,我爹我爷爷也是。我一回家,他们就问学者是什么样子,说了些什么话,我都一一告诉他们。”
(20)贺望川忍不住大笑起来:“你就说,这些读书人不多一只眼睛不多一个鼻子,和大家没什么不同。”
(21)“可他们不信,尤其是爷爷,我要他进城来看看,可他早已瘫在床上了,没法来。”
(22)“什么时候你领我去,让他看看我——一个似僧似俗的人。”
(23)“那会让爷爷乐翻天的。我就代爷爷先谢谢你了。”
(24)小谢作古正经站起来,向贺望川深深地鞠了一躬。
(25)他们正说着话,留在饭店里的友人领着服务员,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26)“你真是个‘忘川’无疑!把我丢在饭店,也不拿钱去赎。我家住得远,要不我会领着服务员去取钱,免得又登你的门。”
(27)贺望川这才猛醒过来,赶忙向友人谢罪,然后付款给服务员,再另加一百元小费。
(28)……
(29)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月。
(30)盛夏,炎天暑地。
(31)来贺家送快递的,忽然换了另外一个姓马的小伙子。
(32)贺望川很奇怪,问:“小谢呢?”
(33)小马说:“他爷爷病重,恐怕熬不了几天了,小谢请假回老家去了,由我暂时代替他。”
(34)“他老家在哪儿?”
(35)“是本市管辖的株洲县朱亭镇大龙山村,坐汽车去要大半天。”
(36)“你有小谢的手机号码吗?”
(37)“有。”
(38)贺望川赶快用笔把地址和手机号码记下来。
(39)小马问:“贺教授记这些做什么?”
(40)“我答应过小谢,要去看望他爷爷,这个事我忘不了。君子不能言而无信,我明天就去,让儿子开车送我去。”他转过脸问妻子:“你愿意去吗?”
(41)妻子说:“有道是夫唱妇随,我也去!”
【注】①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为分界。②稔(rěn):熟悉。③铭感:铭记在心,感戴不忘。
(选自2017年7月21日《光明日报》,作者聂鑫森)
1.贺望川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请你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他记住的事?
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体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第19段提到小谢的家人很好奇学者“是什么样子,说了些什么话”,小谢一一回答了他们。联系全文,请你揣测那时小谢是怎么向家人介绍贺望川的呢?
4.文章以“忘川”为题,有何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