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 (4)以咨诹善道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诸葛亮给后主提出了哪三项治国安邦的建议?核心建议是那一条?
4.作者在第六段中用大量篇幅自述身世经历的目的何在?
5.陆游在评价此文时曾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谈谈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_______,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借典故表明自己希望能够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们既思念亲人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诗人雄心壮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8)一个月紧张的初三生活已经消逝了,正在为理想而拼搏的你,为鼓励同窗努力学习,请你自拟一副五言以上的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请以“就差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少于600字。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忘 川①
(1)国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贺望川,是个奇人,奇在记性惊人忘性也惊人,所以他有个外号:忘川。
(2)从外表看,他压根儿不像个做学问且有大名声的角色。五十多岁,蓄光头,不留髭须,人又瘦,病病歪歪的样子,与寒岩槁木的老衲无异。他一生就没穿过西装,只喜穿立领、缀布扣子的对襟衫、褂、袄。这种款式的服饰,百货商场难得有卖,多是去小街的老裁缝店订制。
(3)他家的小庭院里,花树间有一块长方形的立石,如床榻。夏天,院门紧闭,他爱躺在石头上面,敞开肚腹晒太阳,闭目养神。妻子说:“你这是干什么?”他瓮声瓮气地说:“晒书。”
(4)他的肚腹里确实“藏”了不少书,读书博而专,主攻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典籍研究,旁及历代先贤对典籍的校勘、注释、解说。《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他可以闭目诵读。你问某书某段话该如何正确评断,他会滔滔不绝地先说出自秦汉到清代名流的观点,末了才说:“敝人的见解是——”
(5)这是什么记性?简直就是一部活电脑。
(6)可他的忘性也令人匪夷所思。出门忘记带钥匙;别人问他的手机号码,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不得不问妻子和同事;有时夜里回家,他找不到这条小巷,只好问人该怎么走。妻子取笑他:“你这是什么记性?别哪一天把自己弄丢了。”
(7)他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
(8)一星期前,贺望川请一位老朋友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百鱼斋”吃中饭。这里的菜品皆与鱼有关,他点了爆炒鱼皮、酸辣鱼杂、红烧鲤鱼块、松鼠桂鱼、油焖火焙鱼、小白菜炖鱼汤。各道菜都可口,两人尽兴喝了一斤“茅台”酒。该结账了,共一千八百元。贺望川一摸口袋,忘记带钱夹了。友人也和他一样,出来得匆忙,除了记得带香烟、打火机,别的都没带。
(9)贺望川对服务员说:“对不起。我让我的朋友留下做人质。这个人质可得好好侍候,他是湘楚大学的著名教授。我家离此不远,我快去快回。”
(10)回到家里,取了钱,贺望川正要出门,忽听有人喊:“贺教授在家吗?有快递。”
(11)妻子说:“你盼望的小谢来了。”
(12)“肯定是北京寄来的快递,我的学生们出版了几本新书,说三天会到,果然到了。”
(13)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笑容可掬地走进了客厅。
(14)“谢定山小友,星期天你也没休息?”
(15)“因为有你的快递,我知道你想先睹为快,就赶快送来了。”
(16)“快坐下。先喝茶。”
(17)小谢是快递公司的送货员,专送文化街这条线路。贺望川购书量大,又有各地的友人、学生寄赠书籍、资料,所以每隔几日,小谢就要上门来送货。一送就送了两年,彼此变得相当亲稔②。
(18)贺望川用剪刀剪开塑料包装袋,取出几本书来,爱不释手地翻了一遍。说:“我的学生都成气候了,‘新松恨不高千尺’,太好了。小谢,每次都辛苦你,令我铭感③啊。”
(19)“贺教授,您客气了,我干的就是这个活。说真的,能为你们这些大学者送快递,是我的荣幸。可惜家里条件差,我只读了高中,就从偏远的山区到城里来打工,可我从心里敬重你们,我爹我爷爷也是。我一回家,他们就问学者是什么样子,说了些什么话,我都一一告诉他们。”
(20)贺望川忍不住大笑起来:“你就说,这些读书人不多一只眼睛不多一个鼻子,和大家没什么不同。”
(21)“可他们不信,尤其是爷爷,我要他进城来看看,可他早已瘫在床上了,没法来。”
(22)“什么时候你领我去,让他看看我——一个似僧似俗的人。”
(23)“那会让爷爷乐翻天的。我就代爷爷先谢谢你了。”
(24)小谢作古正经站起来,向贺望川深深地鞠了一躬。
(25)他们正说着话,留在饭店里的友人领着服务员,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26)“你真是个‘忘川’无疑!把我丢在饭店,也不拿钱去赎。我家住得远,要不我会领着服务员去取钱,免得又登你的门。”
(27)贺望川这才猛醒过来,赶忙向友人谢罪,然后付款给服务员,再另加一百元小费。
(28)……
(29)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月。
(30)盛夏,炎天暑地。
(31)来贺家送快递的,忽然换了另外一个姓马的小伙子。
(32)贺望川很奇怪,问:“小谢呢?”
(33)小马说:“他爷爷病重,恐怕熬不了几天了,小谢请假回老家去了,由我暂时代替他。”
(34)“他老家在哪儿?”
(35)“是本市管辖的株洲县朱亭镇大龙山村,坐汽车去要大半天。”
(36)“你有小谢的手机号码吗?”
(37)“有。”
(38)贺望川赶快用笔把地址和手机号码记下来。
(39)小马问:“贺教授记这些做什么?”
(40)“我答应过小谢,要去看望他爷爷,这个事我忘不了。君子不能言而无信,我明天就去,让儿子开车送我去。”他转过脸问妻子:“你愿意去吗?”
(41)妻子说:“有道是夫唱妇随,我也去!”
【注】①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为分界。②稔(rěn):熟悉。③铭感:铭记在心,感戴不忘。
(选自2017年7月21日《光明日报》,作者聂鑫森)
1.贺望川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请你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他记住的事?
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体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第19段提到小谢的家人很好奇学者“是什么样子,说了些什么话”,小谢一一回答了他们。联系全文,请你揣测那时小谢是怎么向家人介绍贺望川的呢?
4.文章以“忘川”为题,有何妙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①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②笞数百,不服,醳③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④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⑤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⑥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⑦,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⑧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⑨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⑩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
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
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注释】①意:猜疑,怀疑 ②掠:捉住 ③醳:通“释”,放 ④从,通“纵”
⑤败约后负:破坏纵约,毁坏前功 ⑥微感:轻轻示意 ⑦当路:当权 ⑧让:责备
⑨见:被 ⑩苦:困扰 用秦柄:掌握秦国大权
乐小利:满足于一些小得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
阴:暗中
1.解释加点词语
(1)尝从楚相饮( ) (2)掠笞数百( )
(3)张仪于是之赵( ) (4)稍稍近就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2)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3.张仪在入秦前曾经遭遇过两次挫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件事。
4.你认为文中的苏秦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解释诗歌题目的意思。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阐述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