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蓄 造仿 朗润 絮絮叨叨
B. 烘托 嘹亮 憔悴 翻来覆去
C. 镶嵌 黄晕 烂漫 喜出忘外
D. 决别 竦峙 抖擞 拙拙逼人
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晕(hūn) 发髻(jì) 吝啬(lìn) 澄清(chén)
B. 栖息(xī) 莅临(lì) 屋檐(yán) 仿膳(shàn)
C. 酝酿(niàng) 窠巢(kē) 瘫痪(tān) 静谧(mì)
D. 高邈(mào) 棱镜(léng) 碣石(jié) 应和(hé)
作文: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600字左右)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等。2、要注意有重点的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古诗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学而不思则罔 罔: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所谓的“ 、 ”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句话?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现代文,完成以下问题。
生命属于音乐的歌手
周围都是阳光女孩。鹂站在她们中间,犹如一只火鸡站在鹤群里,是那样地扎眼。恰在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蹭到鹂的面前很客气地问:大姐,您也是陪女儿来应试的吧。问话的妇女旁边站着一位甜甜的小女生。鹂见对方一脸的善意,便友好地摇了摇头说,不,我也是参赛的。那女人便好奇地“哦”了一声,之后便被她的小女生拉走了。
此时,轮到鹂上场了,鹂的心倒平静了许多,正如超女广告所说的,想唱就唱。鹂对着镜子稍稍整了整装,就从容地走到了前台。鹂没有多余的言语,上台便向三位评委行了鞠躬礼,然后说,我可以开始了吗?评委们点了点头。于是鹂定了定神,随后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就唱了起来。因为是清唱,而且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所以鹂选择了一首难度不是很大的民歌。可是在这短暂的一分钟的时间里,鹂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人生。那时她刚十九岁,百灵鸟似的,歌不离口。本来嘛,鹂在师范学院攻的就是声乐。那时,鹂的偶像就是才旦桌玛、王玉珍等顶级民歌手。
鹂的清唱还是让主评老师眼睛一亮,主评老师对鹂又重新审视了一遍,便客气地问道,大姐您是干什么工作的。鹂回答说,我没工作。主评便“哦”了一声接着问,您以前学过声乐吗?学过,二十多年前在师范学院。因为后来的一次意外,被汽车撞了,成了植物人。是妈妈用音乐把我唤醒的,我不省人事之时妈妈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用录音机反复播放国内著名歌唱家的歌,有才旦卓玛的,还有王玉珍、郭兰英的。妈妈从小就知道我喜欢她们的歌。终于在二十年之后的一天,我伴着音乐的旋律醒过来了。再后来我就在音乐声中慢慢地恢复了一些记忆,身体也一天天康复起来,所以今天我就来了,想圆一圆我以前的梦。
鹂一口气说了很多,却把故事的原因给省略了。她是在某中学实习时,为了保护横过马路被一辆失控的汽车冲撞的小朋友而失去了知觉,也失去了成名的机会。
这段话深深地震撼着也是评委的美女歌唱家莺。几分钟前,莺对这位面相有点儿呆滞的中年妇女也来应试“超级女声”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想嘲讽几句。如今倒使她生出了几分敬重,她破例地走到钢琴旁,亲切地对鹂说:您会唱《雪山哈达》吗?鹂点了点头。于是,宽广的高原旋律从莺娴熟的纤纤玉手中叮叮咚咚地跳了出来,而鹂的歌喉也在钢琴的伴奏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曲终了。莺首先献出了掌声,观众席也爆发出掌声。
这时,主评老师很老练地对鹂说,大姐您先退下,我们三位评委商议一下再给您答复好不好?鹂便很听话地退了下去。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二比一,鹂进入前五十名。
复试的结果又出来了:鹂又进入到前二十名。
鹂却未能进入前十面,这是意料之中的事。鹂也很知足,尽管被阻挡在前十名之外,她还是流下了幸福和感动的泪。她朝着现场评委深深地鞠了躬。然后双眼四处搜寻着,她是在寻找评委老师莺,她不明白今天评委席上为什么没有莺老师呢?
鹂怎能知道呢?
莺老师在她进入前二十名之后,就自愿退出有丰厚报酬的评委席了,因为作为评委的她非常清楚当今粉丝们要的是什么,更清楚电视台和赞助商们要的是什么,而这一切鹂都没有----因为她的一次长睡,一切都已错过了。
莺老师是怕伤害一位生命属于音乐的歌手啊 !
1.为什么说文中的鹂是一个“生命属于音乐的歌手”?谈谈你的理解。
2.文中“而这一切鹂都没有----因为她的一次长睡”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3.请你就文中第一段加划线的句子“鹂站在她们中间,犹如一只火鸡站在鹤群里,是那样地扎眼。”作点赏析。
4.古往今来,用自己的生命来唱出人生精彩的人物有许多,请你列举一个,并简述他的事例。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 ____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 __________——→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 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3.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4.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5.仔细揣摩第8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