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_____________

②人物略不相睹_________________

溯迎而上________________

④而僦赁看幕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 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C. 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D. 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1.农历十六日一点也不,毫不逆流,迎着潮水租用 2.江岸上下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佩戴珠玉翡翠、身穿绫罗绸缎的人,车马堵塞了道路,吃喝的东西和所有的商品(价钱)都比平时加倍的高。 3.B 【解析】选自《武林旧事》 作者:周密 年代:南宋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根据句意来理解加点字即可。(1)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既望:农历十六日。(2)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略不:一点也不,毫不。(3)逆着水流踏浪而上。溯迎,逆流,迎着潮水。(4)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僦赁,租用。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江干,江岸;溢目,满眼;倍穹,(价钱)加倍的高。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本题为选择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的要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判断正误即可。C项错误,应该是侧面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③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请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经年此去杳无音,①______________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

他年此地重相逢,②______________

                             ——同学改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

濯清涟   冬梅   出淤泥而不染    夏荷   远群芳以无争     傲霜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后看到的壮阔景象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

(6)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香菱口评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查看答案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郦道元——《三峡》——北魏

B.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代

C. 吴均——《与朱元思书》——宋代

D.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