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牵 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

牵 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儿,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夭夭。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的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文中与“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1.字面上是指女儿拉着母亲的手,深层含义是女儿在母亲的爱和引导下成长。(答“母女相依相爱,永不离弃”亦可) 2.①很小时拉(攥)着母亲的食指; ②稍大时用胳膊勾住母亲的小臂; ③十三四岁还把母亲的手攥在自己的手心。 作用:写出了女儿在母亲的牵手中长大了但依然爱恋信任母亲。 3.①爱女儿,扶助女儿是母亲的天职;而女儿对母亲的信任和依赖(或说“爱恋”)永远不变。 ②孩子(女儿)对母亲无比的信任。 4.“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或“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两句中任意一句均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的理解。题目含义解题技巧:先思考表层含义,即内容概括,再理解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即揭示主旨。字面上是指女儿拉着母亲的手,深层含义是女儿在母亲的爱和引导下成长。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本文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儿在母亲的牵手中长大了但依然爱恋信任母亲。 3.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1)理解句中的“天经地义”和“地久天长”的意思可知:此句的意思是爱女儿,扶助女儿是母亲的天职;而女儿对母亲的信任和依赖(或说“爱恋”)永远不变。(2)根据把“毒药”当“糖”和“紧紧跟着”“走悬崖”可知此句写出了女儿对母亲无比的信任。 点睛:理解句子含意可以入手的角度有:(1)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意。(2)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意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意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意。 4.本题考查文章的照应。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先理解所给的句子的意思,再从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对应的句子即可。所给的句子表现了妈妈对女儿的依恋,据此读文,可知第五段“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与之相照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

(《渔家傲秋思》)

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③《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多用典故,请任意写出一处使用典故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月夜》)

⑤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___________。(鲁迅《故乡》)

⑥雨的诉说: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你是否读懂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写出两句有关雨的诗句)

 

查看答案

下面诗句未采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B.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C.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D.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查看答案

下面诗句意思区别最大的一句是(   )

A.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B. 为什么不扬起你们的脸让我亲一亲

C.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D.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言  志

《论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作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祆。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盍各言志(助词,无义)

B. 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 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 无施(功劳)

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3.学完课文后,班级举行了以“走近孔子”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论语》被列为“四书”之一,请你查阅资料,写出另外三部。

(2)孔子的故居——山东曲阜市的高铁站前有一大标语,该标语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请你想一下,哪一句用在此处最恰当。

4.我们常能听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下面历史人物和这句话有关的是(  )

A. 孙膑    B. 诸葛亮    C. 赵普    D. 刘备

 

查看答案

古人既取名,也取字,往往遵循“名字相应”的原则,别有趣味。如“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字子我,“予”与“我”同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        ”与“       ”同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端木赐,字子贡,“赐”与“贡”反义;南宋理学家朱熹,宇元晦,“         ”与“          ”反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