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B.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C.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D. 传不习乎(传授)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B. 论语(lún) 传不习乎(chuán)
C.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吾日三省吾身(shěng)
D. 博学而笃志(dǔ) 思而不学则殆(dài)
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的心除挂碍。” 他这段话让你联想到哪些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第二十六次鼓励
李均
(1)17 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他 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 警车就 停在村口的马路上,远远地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父亲。父亲蹲在村口的老树 下,默默地抽着旱烟,仿佛身后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他被带上警车,他的父亲也 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在自己被抓的过程中,他惟一的亲人── 他的父亲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 父亲举报了他!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的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 扑来, 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
(2)果然是父亲举报了他。
(3)父亲的举报符合从轻处罚的规定,让他少判了两年?但他毕竟是重罪,在监狱里, 他待了整整 10 年。10 年,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稳健壮实的青年。1O 年,他在监狱
管教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只是,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
同水火,势不两立。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 管这个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 出甜蜜的果实。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4)他不想回家,更不愿见那个老头。从监狱里出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外面租 了一个小房子。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5)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是他把自 己送进了监狱,他和自己之间的血缘亲情早就在警车开动的那一刻恩断义绝!自己这辈子都
不需要他!
(6)他开始和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在招聘会上穿梭寻觅。只是,每次都令 他失望不已,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人要想被社会接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每一次 被拒绝之后,他总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到对方打来的鼓励电话。”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擞 地投人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第 27 次投出简历的时候,他 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
(7)7 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 副总。在这 7 年里,他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曾经和他一起打架的那几个同伙纷纷落网,加 上这些年他们在外逃亡过程中犯下的案子,判的刑期比他曾经受到的惩罚还要重,这辈子几
乎都没了翻盘的可能。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 老头儿的影子。
(8)闲暇时,他突然就想起了未出道时的艰辛。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 些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
(9)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明 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方总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你呀,我记起来了,我是不是还
专门打电话鼓励你呢?”“难道你就只鼓励过我吗?”他不解地问。“当然了,那么多的求 职者,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电话呀。”对方毫不隐讳道。“那你为啥要鼓励我 呢?”他纳闷地问道。“你还不知道吗,当你投完简历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 你父亲的老头儿便找到我,恳求我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给你回个电话,鼓励你几句,他说你是 个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人,怕你受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发生意外。我看他说得那么诚恳,几 乎就要给我跪下了,就答应了。”
(10)真相在时隔 7 年之后被弄清,那张撑开在他和父亲之间的巨网一点点地收缩变小, 那颗被仇恨冰封的心四散瓦解……
(11)他连夜赶回了老家。 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3 年 前,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
却没有了机会。
1.阅读全文,在横线上将“他”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填写完整。
→ → 感激→
2.“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一句中“冰冷”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在选文第六段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语意连贯。
4..第九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从写作 的角度看,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让学习快乐起来
①让学习快乐起来,人们就会喜爱、向往学习,就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证明,让学习快乐 起来,是激发人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②如何让学习快乐起来?儒家经典《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悦)乎?”这就启示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学”,更在于“习”。这里所谓的“习”,是 练习、实践、运用的意思。《说文•习部》中指出:“习,数飞也。”“数飞”,就是禽鸟练 习飞翔,其引申义为人们进行实践和演练。在孔子那个时代,教学内容有许多都是具有实习性 的。譬如,礼、乐、射、御、书、数中的许多内容,要靠书本、靠口授,更要靠演练、靠实习。 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进一步解释道:“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那么, “习”又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③“习”能满足人们对真理的渴望。追求真理是人类的天性。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过程, 既充满了艰辛,又充满了乐趣。要掌握真理,既离不开“本本”,更离不开亲身实践即“习”。 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学不习,几 乎没学:学而时习,才见功效。也就是说,人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 相反,如果只学不习,即便。“皓首穷经”,很可能也只是一个“书奴”,无法做全以致用、 用以促学。
④“习”能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新鲜有趣、引人入胜的事物能调动人的情绪,让 人乐而忘返。而“习”正具备了这样的特点。“习”充满了探索和创新:在“习”的过程中, 可见的不可见的、可测的不可测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到新奇、惊奇、奇妙,进而引发探求的兴趣; 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取得新成果,使人不由得生出实习无限好、 探索真奇妙的快乐。
⑤“习”能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的乐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成功解决实 际问题,这种乐趣是单纯学习书本知识很难体会得到的。只有在“习”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提 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一步步攀上知识的高坡、事业的高峰,从而获得“一 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喜悦心情。
⑥学习的快乐在于“习”,而“习”在于“时”。“时”的含义有三:一是按时,即制定明 确的学习时间表,留出专门的学习时间,按时间表学习。二是时时,即坚持不懈、日积月累。 “习”贵有恒,有恒心恒行者,方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三是偕时,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开拓新境界,从而不断获得新的快乐。
1.阅读全文,找出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并写在下面。
2.文章第③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写出一种并说说其作用。
3.“习”给人带来快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