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让学习快乐起来 ①让学习快乐起来,人们就会喜爱、向往学习,就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

让学习快乐起来

①让学习快乐起来,人们就会喜爱、向往学习,就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证明,让学习快乐 起来,是激发人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②如何让学习快乐起来?儒家经典《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悦)乎?”这就启示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学”,更在于“习”。这里所谓的“习”,是 练习、实践、运用的意思。《说文•习部》中指出:“习,数飞也。”“数飞”,就是禽鸟练 习飞翔,其引申义为人们进行实践和演练。在孔子那个时代,教学内容有许多都是具有实习性 的。譬如,礼、乐、射、御、书、数中的许多内容,要靠书本、靠口授,更要靠演练、靠实习。 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进一步解释道:“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那么, “习”又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③“习”能满足人们对真理的渴望。追求真理是人类的天性。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过程, 既充满了艰辛,又充满了乐趣。要掌握真理,既离不开“本本”,更离不开亲身实践即“习”。 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学不习,几 乎没学:学而时习,才见功效。也就是说,人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 相反,如果只学不习,即便。“皓首穷经”,很可能也只是一个“书奴”,无法做全以致用、 用以促学。

④“习”能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新鲜有趣、引人入胜的事物能调动人的情绪,让 人乐而忘返。而“习”正具备了这样的特点。“习”充满了探索和创新:在“习”的过程中, 可见的不可见的、可测的不可测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到新奇、惊奇、奇妙,进而引发探求的兴趣; 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取得新成果,使人不由得生出实习无限好、 探索真奇妙的快乐。

⑤“习”能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的乐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成功解决实 际问题,这种乐趣是单纯学习书本知识很难体会得到的。只有在“习”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提 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一步步攀上知识的高坡、事业的高峰,从而获得“一 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喜悦心情。

⑥学习的快乐在于“习”,而“习”在于“时”。“时”的含义有三:一是按时,即制定明 确的学习时间表,留出专门的学习时间,按时间表学习。二是时时,即坚持不懈、日积月累。 “习”贵有恒,有恒心恒行者,方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三是偕时,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开拓新境界,从而不断获得新的快乐。

1.阅读全文,找出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并写在下面。

2.文章第③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写出一种并说说其作用。

3.“习”给人带来快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1.学习的快乐在于“学”,更在于“习”。 2.示例1:道理论证,充分地论证了“习”能满足人们对真理的渴望的分论点。示例2: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要掌握真理,既离不开“本本”,更离不开亲身实践即“习”的观点。 3.“习”能满足人们对真理的渴望;“习”能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习”能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的乐趣。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论点应是作者的观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寻找论点时要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着重论述的了“习”的内容可得本文的论点是:这就启示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学”,更在于“习”。 点睛: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为了更准确地找到论点,还要分析文章中所使用的论据,论据共同证明的观点也就是论点。 2.试题分析: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本题主要使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再分析其作用即可。 3.试题分析:考查筛选要点,归纳概括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或者是分论点,②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③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层次恰当,内容涵盖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炼确切;本题可以从3、4、5段开头的三句话就可以得到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 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 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 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 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 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1)以头抢地:(2)长跪而谢之:(3)吏二缚一人:(4)齐人固善盗:

2.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甲】文中写秦王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二.诗歌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仿照划线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                          ;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2分)

学校进行消防演练,当消防警报突然响起时,班上的同学迅速取出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顺着墙边向操场跑去,小宇同学却坐在教室里一动也不动地写作业。小强见后,急忙跑到小宇桌前说:快跑,失火啦!小宇不紧不慢地说:哪里失火?不就是演练吗?看把你急的!小强拉起小宇说:              

小宇马上跟小强离开丁教室。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3)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

(4)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