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高山仰止( )
②不能去云( )
③没则已焉( )
④人不知而不愠( )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国学”热,一些“读经班”“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这些班让学生诵读、背诵诸如《三字经》 、《弟子规》 、“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启蒙教材,有时还学习着装作揖等古代礼节。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丢失不少。很多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会关心他人。对此,你班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1)国学常识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除了大家熟知的《论语》和《孟子》外,还有哪两本?请写出来。
(2)有同学对学习文言文有抵触情绪,认为太难懂,现在又不用文言说话和写文章,干吗还浪费时间精力?请你针对这种想法进行劝说。
(3)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至少两条)
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注意书写工整、规范)
给予是一种幸福。溪水的幸福,是能让鱼儿自由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空的幸福,是能让鸟儿展翅翱翔。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
(2)2017年2月18日成都首届海棠花节开幕,当地百姓兴高采烈,喜迎八方宾客,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论语》中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再塑生命的人》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编写的记录自己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标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D. 《〈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将备选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
王蒙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还是写小说更文学,更想象,更自由,更留下了创造、理解、发挥,更真实的虚构,更鲜明的直观,还有懂与不懂、( )、( )、( )的空间。
①五体投地与气急败坏
②竖大拇指与评头论足
③看得下去与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