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贮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 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贮,通“伫”,站立。③佁然,缓慢、不动的样子。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
②耻己之不如也__________
③思所以败之__________
④乃袖茅栗以往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猴舞“败”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你认为两文分别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是什么?
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哪些字词透露出诗人的“游子”身份?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一则小幽默,回答相关问题。
有一天,学校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听课。一上课,学生们全体起立,齐声喊道:“老师好!”
老师认为学生也应向在场的家长问好,便提醒道:“还有家长呢?”学生们还没反应过来。家长们一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好!”
①“还有家长呢?”老师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是这位老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怎样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填空。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_,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7)《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靖江的观众听完张惠妹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被深深折服了。
B.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C.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 随着“天宫二号”的发射升空,使中国向空间站时代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