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后面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后面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曾经)    B. 祲降于天 (吉祥)

C. 秦王色(屈服)    D. 长跪之曰 (感谢)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B.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还仅幸存五十里的土地,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C.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君靠五十里土地支撑着,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D.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白白有劳先生。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选内容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最终取得了胜利。

B. 节选内容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C. 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事件吓倒了秦王。

D. 节选内容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1.D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D“长跪谢之曰 (感谢)”加点的词有误。“长跪谢之曰”中的“谢”是“谢罪”之意。 2.试题分析:B“而安陵国还仅幸存五十里的土地”错。C“支撑着”错。D“白白有劳先生”错。 3.试题分析:C“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事件吓倒了秦王”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吓倒了秦王”分析有误。主要有两个作用:(1)表示他刺杀的决心,不管是成是败都要积极参加。(2)表明他的忠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说》这首诗借“春雨”的真情诉说,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以及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诚挚祝福。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雪》)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 ,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这两句是作者运用的典故,作者把自己比作冯唐,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D.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这两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哀伤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连想都不能想。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 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C.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

B. 体育产业在我国的确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而且这也意味着目前还只处在起步阶段。

C. 俱乐部要加强对运动员教育和管理,杜绝运动员借助媒体信口开河的情况不再发生。

D.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补贴取消后获得长足发展,关键看本土企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查看答案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儿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

A. 比喻   夸张  设问    B. 排比  夸张  反问

C. 夸张   对偶  设问    D. 比喻  夸张  反问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看她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_________,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A. 双眉颦蹙    侧身垂睫      笑颊粲然

B. 侧身垂睫    笑颊粲然      双眉颦蹙

C. 侧身垂睫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D.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侧身垂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