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然起行。②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_______________

然起行_______________

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

④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 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文中的“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

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1.窗户高兴考虑,想到交错纵横 2.想到没有可以同我游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D 4.示例: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解析】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苏轼 年代:宋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但”是“只”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仔细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D项表述错误,水是喻体,不属于庭中景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课文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闲人”一词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根据理解仿照示例拟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2.末句中的“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学校正在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文化论坛。活动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就古代经典的一番讲话展开了热议。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去中国化”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链接材料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参观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谜语擂台。团委组织猜谜语擂台赛,你看到了下面的四个谜面,请选择其中的两个,猜出谜底。

______,谜底___________

______,谜底___________

(3)【活动三】精品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画线文字,简要说说你在表达技巧上学到了什么。

在央视《星光大道》的一期节目中,面对最后一关的两位选手,嘉宾梁宏达点评说:“我想作一下比较,3号的歌就像老家东北小烧一样,喝下以后浑身发热;6号的歌跟你老家山西杏花村汾酒一样,刚入口时挺绵的,但是后劲挺大。如果说3号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号就是‘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四】建言献策。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文化这个话题,向学校李校长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

(2)昔人已乘黄鹤去,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郦道元——北魏

B.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C.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

D.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北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