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 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9)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10)____________,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春》)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梦得,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C.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秋实,号佩弦,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你我》《踪迹》《背影》 等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杰出的幽默大师.代表作品有散文《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茶馆》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画妆 睫毛 稀稀疏疏 干净利落
B. 花苞 箫瑟 绵绵如丝 繁华嫩叶
C. 干躁 绿萍 倾盆瓢泼 星汉灿烂
D. 抖擞 吝啬 淅淅沥沥 争先恐后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应和(hé) 黄晕( yùn) 静默(mò) 水墨画(mò)
B. 着落(zhuó) 澄清(chéng) 澹澹(dàn) 端庄(zhuāng)
C. 棱镜( léng) 粗犷(kuàng) 绿茵(lǜ) 娇媚 (mèi)
D. 酝酿(niàng) .草垛(duò) 莅临(lín) 咄咄逼人(duó)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哲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请以“重读长辈这本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而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2)书写规范、工整;(3)不少于600字。
阅读张西武的《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自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铬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饴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1期)
1.阅读全文,理清“我”情感(心情)变化的过程。
烦乱→ ① →微醉→ ② → ③ → ④
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极力渲染天气的炎热,既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又烘托了“我”高考落榜后烦躁、郁闷的心情。
B. 文中第⑧段写“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是指“我”还没有从高考落榜的阴影中走出来,心情烦躁,对未来和前途一片迷茫。
C. 文中第段两个加点词“激动”所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因“我下定决心重返校园”而生发的兴奋之情。
D. 文末最后一段通过议论,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文章以“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为题,有何妙处?
(2)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比较本文第段与链接材料,请你说出它们在对母亲的描写方法和形象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邹韬奋《我的母亲》
描写方法,相同点:__________同点:____________
形象特征,相同点: 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