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张勇的《没有绝对的劣势》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著名作家刘墉说:“被认为是缺...

阅读张勇的《没有绝对的劣势》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著名作家刘墉说:“被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如果善加分析把握,反倒可能成为一种先天优越的条件。”人生不可能完美,缺点人人都有,缺点无处不在,有缺点的人是真实的,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每个人的优势与缺点都并存着,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缺点而悲哀,优势与缺点是相对的,就像每一个珍珠上存在着黑点一样,没有了黑点也就没有了珍珠,没有了瑕疵与缺憾也就没有了美好的人与事。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关键要学会充分利用劣势,把缺点变成有利条件。

   ②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麟派艺术的创始人周信芳,其唱功苍劲挺拔,浑厚有力,豪迈谐趣,深受观众喜爱。然而,在其表演艺术渐趋成熟、日臻完美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了他的身上:嗓子哑了。

③对一个以唱为主的须生演员来说,“倒仓”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此,有的人不得不改行,有的人则或靠耍花腔来遮丑。许多人都以为周信芳从此会一蹶不振,演唱生涯就此结束。然而,众人都想错了。周信芳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一不气馁,二不取巧,决心闯出一条新路来。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嗓音条件,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在唱腔上讲究气势,学“黄钟大吕之音”。为此,他首先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练气,做到发声气足洪亮,咬文喷口有力。又特别在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方面努力学习,确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经过长期的钻研和探索,周信芳不仅没有受到“倒仓”的限制,反而形成了苍劲强烈、韵味纯厚的特色,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麟派艺术,让众人赞叹不已。

④当一件事情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嗓子哑了,成了周信芳的一个劣势,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他的优势:他可以尝试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可以不陷入思维定式中,闯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许多时候,一个人的优势往往是他的劣势,而劣势往往是他的优势。前提是,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人们最大的失败,就是在没有行动之前,就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定论。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你现在处于劣势而烦恼,只要你努力,你一样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让弱点成为闪光点。 

⑤优点和缺点总是同时存在的,可它们的呈现需要参照物。聪明的人不但能清醒地认识它们,往往还能把缺点变成优点,巧妙地展现出来。某种情况下的缺点,换一个场景中可能就是优点了。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⑥一个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后,才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才能找准属于自己的人生跑道。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7期,有删改)

1.第①段引用著名作家刘墉的话有何作用?

2.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这句话应放在第⑤段的末尾,请说明理由。

学会审视自己,打破思维常规,就能像美丽的凤凰那样,总是昂首挺胸的展示绚丽的羽毛,让所有的人忘记,她还有一双丑陋的脚。

 

1.引出本文的论点: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关键要学会充分利用劣势,把缺点变成有利条件;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成功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关键要学会充分利用劣势,把缺点变成有利条件”的观点。 3.运用比喻论证,从怎样做的角度阐明了“优点和缺点同时存在,如何把缺点变成优点,并巧妙地展现出来”的道理,深入地论证了本段观点。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要结合文章特点。这是一篇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还能起到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2.试题分析: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本题使用的是举例论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答题格式一般为:列举了……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论点)。 3.试题分析:考查论点与论据间关系。论据就是为了能证明论点。“学会审视自己,打破思维常规,就能像美丽的凤凰那样,总是昂首挺胸的展示绚丽的羽毛,让所有的人忘记,她还有一双丑陋的脚。”这句话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优点和缺点总是同时存在的”这一分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史春树的《矮个子的长处》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般来说,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都希望自己的个子再高点。孩子发育慢的家长经常会咨询儿科医生有关生长激素等问题,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由于个头矮而受到欺负。

②尽管个子高意味着某些方面具有进化优势,但在其他方面却并非如此。跟个子高的北欧人相比,个子稍矮的南欧人有更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个子的瑞典人和挪威人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比个子较矮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平均矮____厘米)高两倍。爱因斯坦医学院发表了一份对144701名妇女的研究报告,“证实了身高与癌症的正相关关系”。另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个子高的男人和女人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并且,个子高的人其癌症死亡率也高。研究人员把高个子的死亡年龄更低这一事实称为“一个无法改变的物理现实”。

③几十年来,美国人平均寿命的全球排名每况愈下,现在落到了第36名。在这方面,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没有人在头把交椅上取代过国民个子矮小的国度:日本。

④冲绳岛的居民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人群。他们的百岁老人数量是其他工业化国家的7倍。冲绳是世界上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比例最低的地区。冲绳岛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约为145厘米。

⑤冲绳人搬到日本本土或者美国后,似乎也丧失了不得病的长处。在岛上,他们吃蔬菜和谷物等低热量食物,他们喝茶和富含抗氧化剂的米酒——泡盛酒,并过着一种积极的、社交互动的生活。除了鱼,他们主要食用含单一不饱和脂肪及多重不饱和脂肪的食品,很少有高饱和脂肪的动物食品。

⑥对这种低卡路里饮食的研究不断地显示出其对长寿的巨大益处。研究者萨马拉斯和艾尔里克指出,无数的动物研究表明,同一种类中的大型动物衰老更快。他们提出: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导致未来人类的身高有实质性增高;健康与长寿极大地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体重、定期锻炼,以及各种健康习惯的影响;然而,针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数据表明,体型较大的确会减少寿命。

(选自《读者》2015年7月)

1.文章第二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说说表达效果。

高个子的瑞典人和挪威人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比个子较矮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平均矮12.7厘米)高两倍。

2.段主要写冲绳岛上居民的饮食,看似与本文身高影响寿命的内容没有关系,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有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宋史·杨时传》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注释】①属(zhǔ)文:写文章。②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③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④翕(xì)然:统一或调协的样子。⑤寝门:内门。⑥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河、洛之士翕然 (          )      ②颐偶  (           )

③颐             (          )       ④德望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至是,又见程颐于洛                 

A.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D.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  河  南  程  颢  与  弟  颐  讲  孔、孟  绝  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

(1)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中都写了天气寒冷,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完成后面小题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②缫(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③牛衣: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

1.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从农村常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B.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

C. 上片写景,作者抓住枣花、缫车、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写出了秋天丰收的场景。

D. 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2.试比较这首词上片与链接材料在写景角度方面的相同点和写景用意方面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请结合“气象物候”专题完成以下实践活动题目:

(1)【解说气候】10月初,泰兴的万寿菊正盛开,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纷纷拍照发微信。不过,家住泰兴的小琪发的一则微信引起了深圳晓雅的质疑:

小琪:泰兴的户外万寿菊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然,真让人流连忘返。

晓雅:有没有搞错,朋友?现在都10月份了耶,万寿菊怎么才盛开啊!我们7月份就在世界民俗文化村看到户外万寿菊了。同样的户外万寿菊南北花期不同,请你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2)【仿写气候】

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的句式,在橫线处续写一个句子,形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                          ;天高云淡、黄草满地,点染出秋天的色彩;雾凇沆砀、寒梅怒放,凝成了严冬的风骨。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3)【应对气候】近年来,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017 1 1 12 14 分,泰兴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1 3 日,泰兴依然是重度污染,实验初中接市局通知,要求停止学生户外体育课和户外活动课。

初三(1)班晓华听到这一消息时,情绪非常激动,准备去找老师理论,想恢复体育课。作为班长的你,又是晓华的好朋友,打算如何劝她,让她欣然接受这个通知呢?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肯定,具有一定的歌颂性;《鲁滨逊漂流记》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虚伪文明的不满,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B.《格列佛游记》中塑造的大人国国王公正无私,治国有方,主张和平,这一形象代表了理想的君主;而小人国国王凶狠残暴,有难以满足的扩张野心,作家塑造这一形象直指整个欧洲的文明制度。

C.格列佛在小人国做了三件大事,其中一件是帮助小人国把不来夫斯库国的军舰全部击沉在

海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D.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慧骃国里遇到一种像人的名为“慧骃”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耶胡”来给他解了围。

(2)下边的一幅图片源自名著《格列佛游记》        国中的情节,这个国家是如何平息战乱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