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叶圣陶《成功无学,幸福有道》,完成下列小题。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 (桑林峰)...

阅读叶圣陶《成功无学,幸福有道》,完成下列小题。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    (桑林峰)

①如今,走进书店,或者来到书市,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成功学”图书。看看那些“成功学”的封面,就知道作者对“成功”的理解,无非是赚钱、高升、豪宅、名车、年收入百万之类。

②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成名要趁早”等喧哗与骚动中,又透出了某种“成功焦虑症”的症状。

③渴望成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本身就已经偏离成功的轨道。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利用并强化了这种心理。

④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道路万千条。向庸俗“成功学”说不,并不是不鼓励成功,而是让人多一份清醒,多一点沉思,探寻真正的成功规律。

⑤古往今来,俊采星驰,尽管人们成功的途径各异,方式不同,但差异性中又隐藏着共性的东西。

⑥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阶梯,引导我们勇攀生命的高峰;坚持是帆船,帮助我们勇渡生命的大河。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为,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3个小时,坚持10年。你能坚持吗?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陆游所说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⑦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利长远做事、增后劲。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现在一些人抱怨饭碗难找,事业难成;感叹工作难做,发展受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踏实。结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⑧成功贵在有静心。看到别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烦意乱,或疲于奔命,或孤注一掷,如此种种,皆谓之“浮躁”。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大学》中也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⑨成功胜在能吃苦。“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钢铁不淬火就难以成真钢,红梅不傲立风雪就难以成品性,人不勇于吃苦就难以成良才。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卓越的成就无法在舒适中取得。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吃苦的过程,就是吃补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⑩成功无学,幸福有道。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你的积累,请为文中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段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的理解

 

1.成功无学,幸福有道。(如回答“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得1分。 2.示例:化学家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多次失败,但始终坚持做实验,最终成功。(事例要紧扣“坚持”) 3.运用了对比论证、引证的方法,将成功者坚持干小事与现在一些人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对比,有力地证明了“成功源于小事”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成功无学,幸福有道。” 4.不能删去。“往往”是“常常”的意思,强调了人生最营养的东西常常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有力地证明“成功胜在吃苦”的观点,但也不排除其他因素,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删去之后与原意不符合,所以不能删去。 5.示例: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不顾自己的实际就盲目地照搬别人的成功之道,成功是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持之以恒的做好每件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凭着勤奋、执着、智慧获得成功。例如,我们平时就要勤奋学习,不能在考前临时抱佛脚,或是不动脑筋地死学,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有畏难而退的想法,要有执着地钻研精神,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幸福是有道的,关键是成功要有法。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反复提到,难度不大。 2.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作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第⑥段的分论点是“成功在于坚持”,所以在补充事实论据时应该扣住“坚持”,如科学家们反复试验的例子。 3.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将成功者坚持干小事与现在一些人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进行对比,属于对比论证,证明了“成功源于小事”的观点。引用伏尔泰的名言属于引证法。 4.此题考查对议论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往往”是“常常”的意思,强调了人生最营养的东西常常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并不排除其他因素,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5.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说明成功不能一蹴而就;“用汗水和艰辛”体现了成功的秘诀,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体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渔人甚 _____________          ②余人各复至其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小溪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颈联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专题与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地球气候变化明显强烈,人们越来越关注天气情况的预测。暑假期间,学校准备组织“花季风文学社”成员出去采风,感受美好的自然风光,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现任命你为文学社社长,为了顺利完成采风任务,请你做好以下工作。

【科学探究】成都、海南、庐山,你会选择哪个地方避暑?请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劝说】你的同学小明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靠看云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

(2)___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3) 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且壮士不死即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涉世家》

(5)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_____________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6)《凉州词》中委婉讽刺朝廷不关心戍边将士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牛奶中含有大约3%左右的蛋白质,其中超过87%能被人体吸收。这些蛋白质不仅能在关键时刻充当救命稻草,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③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奶只需要常温保存,是真正的节能环奶。牛奶包装纸盒中,纸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铝箔有阻隔氧气、光线和气味,而它的“遮光效果”则是玻璃瓶无法替代的。

(1)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