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颈联的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3.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4.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典属国要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在燕然前线。

 

1.“蓬草”随风飘飞,古代诗文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诗人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而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直”和“圆”两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3.诗人看到的景色:无边无际的大漠中,一缕烽火台上的孤烟直上青天;长河似带,落日降临,异常浑圆。诗人当时的心情:孤独、寂寞。 4.B 【解析】 1.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一句诗人把自己比喻成飘飞的蓬草,离群的大雁,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之情。即:“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3.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看到大漠中的景象,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孤独、寂寞的。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就可以。“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春天出塞的,不是秋天。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野望》的中间两联。

 

查看答案

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野望》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B. 《黄鹤楼》由崔颢创作,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C. 《渡荆门送别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达了作者痛苦的难以割舍的思乡之情。

D.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4)《钱塘湖春行》中用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相顾//相识

B. 烟波/江上/使人愁

C. 最爱/湖东行/不足

D. 月下//天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