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___...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__________

(2)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__________

(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__________

 

(1)拟人 (2)比喻 (3)排比 【解析】试题分析:(1)比拟的特点: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3)排比的特点: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解答本题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开一块雪,_____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__,便罩住了。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迹稀少)     寻找)

B. 收拢)         鉴定)

C. 人声鼎开水)     弯曲,弯转)

D. 凑在一块儿)   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ǎn)    (máo)       (jiàn)    而卧(zhěn)

B. (záo)    倜傥(tì  tǎng)  (liǎn)    人迹(hǎn)

C. (suǐ)    蝉蜕(chán tuì)  (xí)      人声(dǐng)

D. (bǐ)     (líng)      宿(xiù)     大开(dòu)

 

查看答案

作文

题目:小人物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城池”

①我大学毕业留在了三十里外的省城,其他兄弟几个则继承了母亲经商的天分,在县城营生,都已经与种地不相干了。我们有了足够的力量尽孝,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被各家抢着邀请,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但父亲一直拒绝我们的供奉,仿佛我们拿给他的吃穿用品,是偷来的抢来的。此外,他也不愿意和我们多交流。濉河①中的卵石被父亲一块块地挖出,堆砌在河滩地的四周,圈起了一座“城池”。日晒雨淋,寒暑易节,他始终把自己圈在里面,像绣花一样走针引线。几乎到他去世,父亲都在努力表明他是在靠他的土地生活。

②不仅如此,父亲还想努力表明他在种地养活着我们。地里的油菜碾成了菜油,玉米长成了棒子。他满城奔走,挨门挨户给我们送来他的“劳动成果”,放下东西后擦把汙,便转身扬长而去……

③和父亲一样的还有大哥。我家祖辈在山里务农,随着时代变迁我们搬进了城。搬家时,大哥留在了山上,不想进城。他的想法与父亲一样:城里有什么好,城里有地种?大哥偶尔探望父亲,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当然,说的都是扬穗拔节,春种秋收的事。

④但父亲的脊背在一夜之间塌陷了。三年前的春夏之交,大哥骑着摩托车去乡里买化肥,因之前抢收麦子劳累过度,昏沉之中连人带车栽下了悬崖。大哥去世之后,父亲花白的头发变成雪白。他更长时间地把自己圈在“城池”里加倍劳作,固守着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⑤时间长了我们都很担心。初秋的一天,天气炎热,我们放下手中的事情,约好一起到“城池”看父亲。但当我们靠近“城池”时,他竟像发现了异族的入侵一样,朝我们暴怒地吼道:“滚得远远的!’’我们全都停步侍立。父亲竟如此对待我们!强烈的刺激,使我的头脑清醒起来,我的心中凉意渐生。随后我们第一次真切地观察到了父亲在“城池”中形单影只躬耕劳作的情形,我的心中涌起丝丝寒意。父亲的“城池”近在眼前,作为子女,我们却都从未走进去过,我的心中寒意更浓了。父亲依然自顾自地在“城池”中劳作,而站立在“城池”之外的我们却相视默然。我,不寒而栗②。

⑥不多久,父亲便病倒了。城市要发展,河滩要整治,父亲似有所闻,所以临终前他念叨着“河滩地……”

⑦一年过去了,昨夜幽梦,父亲飘忽在他的“城池”里,汗流浃背地将堆砌的卵石一块块地移除,举止笨拙,但往来不绝……我们蹑步而前,他竟然对大家灿灿地笑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濉(suī)河:水名,发源于安徽,流入江苏。②不寒而栗: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1.请分析文中父母亲的心理。

①母亲“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请你推测一下母亲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能看出父亲当时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大哥来时,“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

3.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说明“我”当时心中有所感悟,那么当时“我”都感悟到了什么?请写出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

4.结尾的梦境,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子女的愿望,那么“我们”的愿望是什么呢?

5.文章题目中“城池”一词既指___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