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看红妆素裹,分外yāo ráo(____________)。
⑵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____________),便是敬。
⑶yī dài tiān jiāo(___________________),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⑷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⑴千嶂里,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⑵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⑶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艰辛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⑷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_?曹刘,____ 。(辛弃疾《南乡子》)
⑸请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默写完整: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______ ,______ 。军听了军愁,名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__________,_________。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__)
②晓雾将歇(____________)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夕日欲颓,沉鱗竞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人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读过《答谢中书书》后,若你是谢中书,你对朋友陶弘景的来信会进行怎样的回复?请写一封回信,100字左右,只写正文内容即可。
6.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一2000年世界级杰出人物,授予“千年英雄”称号,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轼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若是请你为苏轼写一段颁奖词,你会如何写?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完成题目。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
③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
⑤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①[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和“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②[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
5.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周敦颐)
(它)中间贯通,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一则)
只有通过学习才会知道这样做不值得,教师才能知道困难。
C.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D.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一则)
6.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闲人”结尾,请简要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做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 “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以及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 B. 相与步/于中庭
C. 盖竹柏影/也 D. 怀民/亦未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