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B.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 《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消防知识,同学们懂得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提高了安全防火和紧急避险。(修改:在“紧急避险”后加“的能力”)
B. 近两年来,不少出版社纷纷推出了许多四大古典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修改:把“许多”调到“新版本”之前)
C. 正确的认读、书写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标准。(修改:“标准”一词应改为“准则”)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旨在让人们更重视阅读,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修改:把“旨在”去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àn) 风搔(sāo) 留滞(zhì)
B. 田圃(pú) 强聒不舍(guō) 襁褓(qiǎng ) 哀衣(suō)
C. 亵渎(xiè) 骈进(pián) 静谧 (mì) 谦逊 (xùn)
D. 禁锢(gù) 莽莽(mǎng ) 喑哑(àn) 深遂(suì)
作文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对“亮’’的释义如下:①(形)光线强。②(动)发光。③(形)(声音)强;响亮。④(动)使声音响亮。⑤(形)(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⑥(动)显露;显示。⑦(形)(颜色)鲜明;有光淨。⑧(名)姓。
请以“亮”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1.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父亲摸黑砍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试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3.本文的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请品析下面的句子。
⑴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体会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