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了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被合起,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微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弱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是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阅读全文,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

3.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请结合⑥⑦两段文字,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

4.请赏析第⑨段的划线句。

5.文章结尾颇有味道,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 2.“蹑手蹑脚”一词形容“我”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怕惊扰午睡的父亲,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也反映出父亲轻声关门也使我懂得了关爱别人 3.① 第⑥段中“我”从有些人从不关门和有些人总要弄出重重的掩门声中读出了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和体贴”。② 第⑦段中我从轻轻的掩门声中听出了这些人“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 4.这句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有的时候一些不经意间的细微举动会带给他人关怀与温暖,会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一份默契 5.①结构上:与文题相呼应,与文章开头写小时候父亲轻轻关门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②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或点题),表现出作者成年后真正感受到了父亲做人方面带给自己的影响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通读文章,找到答案区域是关键。⑨段“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 2.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表现力。要答出“蹑手蹑脚”的语境义。从这个词中我们可以“读”出细心、体贴、关怀的心灵。在答题时,不仅要答出“蹑手蹑脚”的含义,还要答出“蹑手蹑脚”的原因。 3.试题分析:从不关门和大声关门的行为中“读”出了粗心、鲁莽、自私的性格。从小心关门和轻声叩门的行为中“读”到了细心、体贴、关怀的心灵。 4.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是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运用了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有的时候一些不经意间的细微举动会带给他人关怀与温暖,会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一份默契。要理解好“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的含意。 5.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注意语段位置上的意义。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或点题),表现出作者成年后真正感受到了父亲做人方面带给自己的影响。结构上:与文题相呼应,与文章开头写小时候父亲轻轻关门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散文的结尾在内容上一般有深化或升华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要注意照应的作用,答题时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他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深化主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吕蒙正不记人过》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②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③怒,令诘④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注】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②佯:假装,佯装。③ 同列:同事。 ④诘:询问。

⑤穷问:彻底追究。

1.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小子亦参政耶(              )        ②不而过之(           

③蒙正止之      (              )        ④人皆其量(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吕   蒙   正   相   公   不   喜   记   人   过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

4.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选出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

A.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场景变化但过渡自然。

B.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C.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出了夏雨乍起,作者的焦急和无奈。

D. 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

(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范爱农》     B.《风筝》   C.《无常》    D.《琐记》

(2)《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____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