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初中毕业前,九(1)班开展以“走近对联,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

初中毕业前,九(1)班开展以“走近对联,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年龄段

12--25(100)

30--45(100)

45岁以上(100)

喜爱对联的人数比

18%

40%

65%

感恩父母的人数比

20%

45%

70%

 

  (1)根据上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所读到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有一个“感恩老师”的环节,准备张贴一幅赞美老师的对联,已经给出上联,请你填写下联。

    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毕业前的心声。

    学生A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

    B说;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

    C说:感恩挫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长总结说:“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感激。”

根据语境要求,给空格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把“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赵阳老师来作专题报告。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中主要错误有四处,请指出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赵阳老师:

    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大家,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于61O日上午九时来我校参加“感恩面对面”活动。请务必准时到达。 

                                                          201768

                                                          (1)班班委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爱对联人数和感恩父母的人数占总比例由年龄增加而增加。 示例:“两袖清风铸师魂” ;“一腔热血显精神”; “一生心血哺新人”;“一片丹心付杏坛”。 给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进取。 只要 只有 (1)“尊敬的赵老师”顶格写。 (2)把“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敬请指导”“请您光临”等亦可)(3)落款中的单位在上,时间在下。(4)应写明活动具体地点。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标题,即可得出结论。注意,一般不能出现表格中的数据。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根据表中的数据和文字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喜欢对联和感恩父母的越来越多。(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掌握。对联分上下两联,上下联字数相同。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语义相关。三尺讲台可对两袖清风,育桃李可对铸师魂。(3)①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②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只有与才是一对关联词,只要与就是一对关联词,这属于搭配不当的问题,修改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通知的理解与掌握,写通知时,第一行居中写通知二字。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事件等。最后右对齐写署名和日期。这个邀请的正文部分没有空两格,没有写明具体的地点,落款应是单位在上,时间在下,“请务必准时到达”语气过于生硬。 点睛:要想做好语言仿写题,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同时,平时在阅读各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排比、比喻、对偶、名言警句等好句子的积累和欣赏。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一类试题做好、抓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宋江是《_______》中最主要,最复杂的人物,他义释________,怒杀_________发配沧州,却因在_______题反诗被判死罪,后来接受招安,终被皇帝毒酒赐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cuĭ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决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uĭ_________     心弦_________   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3)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邃”的部首是_________,它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4)将文中的划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旬。(任选其中6)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密州出猎》)

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本学期所学文言文再现了一系列古代英雄人物。陈胜仰天质问“________________,揭竿而起;曹操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 ,占尽政治优势。 

(2)按照提示默写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礼物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它寄托着人间的友谊,承载着浓浓的祝福,包含着殷切的期望。礼物有时也蕴含着深切的教益,给人以自我觉醒的启迪。在成长的过程中,你送出过许多礼物,定然也收到过许多礼物。其中不乏让你心动、让你难忘的礼物。请以“最美的礼物”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二)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梁晓声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惠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 “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文章有改动)

1.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2.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第2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第6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