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的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了。

⑥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

1.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与那些清醒和失眠的人相比,昏睡了的人不知道钟声的提醒,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

B. 生命有时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有时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生命似乎永远就在这种两极之间交错延伸。

C. 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藐视。

D. 一时一事的得失,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但它是可以超脱的。真正的烦恼在于生命的价值要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2.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我”产生了一个荒诞的联想,觉得绝对精确的钟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对人发出提醒,提醒大家生命的流逝。

B. 生命只属于一个人,也仅仅只有一次,随着时间推移,生命也会增值,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珍惜生命。

C. 生命的价值只有交给历史,才能正确地衡量出它的价值。每个人生活和死亡的方式不一样,不会以人的意志转移。

D. 真正而且永恒的烦恼是,人永远无法找到合适的形式,来实现生命的价值正确转化,这是一个千古之谜。

3.文章第一段中对“秋虫”与“钟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思考生命时,多次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作简要赏析。

5.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请结合文中作者对生命的其中一点思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1.A 2.C 3.秋虫唧唧和钟声的悠长形象地显现了生命的存在和时间、生命的流失;引出话题,由秋虫联想到人的生命,为下文对生命的思索做铺垫。 4.(1) 第1段通过人与秋虫生命的长短作对比,强调人的生命虽然绵长,但是也要珍惜生命,努力创造自身的价值。(2) 第6—7段通过生命中痛苦与快乐、渺小与伟大的两面性对比,说明人应该正确看待生活和认识生命。 (3) 第8段通过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牺牲的渴望的对比,突出强调人应该追求生命的神圣。 (4) 第9段通过两种不同人生的对比,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是靠历史来检验的。(5)第10段通过失败的人生和成功的人生的对比,阐明人需要努力寻找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方式。 5.示例1: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能够了解生命,也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能够找到一个积极向上的生命转化方式,也就是热爱生命,这种人就是英雄。 示例2:生命是痛苦的煎熬,生命同时也是快乐的享受。生命总是在这样的两极之间交错延伸。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生命的状态,不回避痛苦,就算在痛苦的时候也对生命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就是英雄主义的大无畏精神。 示例3:联系“生命是渺小的存在和伟大的结晶”观点也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把握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A想表述错误,根据“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了”来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作者思想观点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根据第9段的内容“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可以看出C项的判断是准确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用在记叙文开头的句子起到如下作用: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集合下文内容来分析,“秋虫唧唧”“钟声的悠长”显现了生命的存在和时间、生命的流失;引出话题,由秋虫联想到人的生命,为下文对生命的思索做铺垫。 4.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理解能力。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仔细阅读文段,找出形成对比的句子回答即可。比如第8段中,通过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牺牲的渴望的对比,突出强调人应该追求生命的神圣。 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中的“燕”能否改为“雁”字,请说明原因。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自选任一角度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舍生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生   皆以美徐公

C. 行道人弗受       是以谓“文”也

D. 万钟于我何焉      牺牲玉帛,弗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

B. 本文作者既从正反两面来申述观点,还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

C. 作者认为一个人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

D. “一箪食,一豆羹”是微不足道的,作者认为这不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查看答案

按照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人皆________________(《塞翁失马》)   

(2)父其然也 ________________(《伤仲永》)           

(3)小惠未,民弗从也。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 

(4)此皆良实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

(5)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________________(《隆中对》)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____

A.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故人俱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钟鼓悦之。

E.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F.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③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④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__________________,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

①国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衡,人民充满信心。

②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如果没有农民伯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盘中美味。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广州市地铁总公司开展“地铁禁食”的宣传活动,作为志愿者的你,加入了此次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以下材料,概括出广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

记者问:《广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

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菜包子、葱油饼、糖蒜等带刺激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蹭到你身上,那就更是“悲剧”了。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使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蝇、蟑螂和老鼠。老鼠咬断电路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

广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地铁禁食拟写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