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zé)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瓯(ōu):杯子。

1.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结合“草深” 、“鸣蛙”两个词语,赏析“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

 

1.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壮志难酬”也行),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孤独寂寞”) 2.①寓情于景(答借景抒情也对):诗人借“草深” “鸣蛙”两个意象传达出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草深”二字以景写“幽”,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③“鸣蛙”二字,以声衬“幽”。(答“反衬”,“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皆可) ④“草深” 、 “鸣蛙”两词都暗点题目“幽居初夏”的“幽”字和“夏”字。 ⑤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答对两点可得满分。 【解析】 1.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路怒症”概念最早来自国外心理学。随着中国汽车数量增多,这一问题也受到国内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阅读下列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5月3日下午,一段35秒视频在网上疯传:在成都市娇子立交处,一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随后男方公布一段行车记录视频,因女司机多次故意变道别车并挑衅,使男子车内孩童受伤,车子险些撞到路边行人酿成车祸,男司机逼停痛殴女司机。这段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并热议。          

(摘自《百度新闻》)

【材料二】随着汽车时代到来,“路怒症”正引起社会关注。有的人平时温文尔雅,但一开起车就变脸,动不动就爱上火,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不少司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时都曾经有过上述的表现,对此,专家称之为“路怒症”。

                                            (摘自《浙江日报》)

【材料三】网友“wandex”认为:交通堵塞是导致路怒症的一个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他在留言中声称是工作、生活、失业等压力,破坏了人们的好心情。

网友“匆匆”认为:还有些路怒症的司机喜欢在马路上和其他司机竞争,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恼。

( 摘自《百度贴吧》)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什么是路怒症。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探讨引起路怒症的原因。

(3)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请你拟一条针对路怒症的公益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五一节那天,500多名建设者放弃休息的时间,奋战在五凤口高架工地一线,掀起“奋战120天”劳动竞赛。②旋挖钻、高压旋喷机、吊机、挖掘机等20多台施工机械奏鸣着,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建设者正在进行明挖隧道的施工。③由于是劳动节,指挥部准备了猪肉、啤酒、毛巾、洗衣粉和慰问品,慰问劳动者。④劳动之余,项目部还为大家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建设者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劳动之中,适当地放松身心。 

⑴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           (词语)后面增补          

⑵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⑶第③处不合逻辑,应将           改为           

⑷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                        互换位置。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我见到的第一个人样子枯瘦,双手和脸黑的就像刚刚被烟熏过一样,头发、胡子一把长,衣衫褴褛,有几处都被火烤糊了,他的外衣、衬衫和皮肤全是一种颜色。八年来他一直在从事一项设计,想从黄瓜里提取阳光,装到密封的小玻璃瓶里,遇到阴雨湿冷的夏天,就可以放出来让空气温暖。他告诉我,他相信再有八年,他就可以以合理的价格向总督的花园提供阳光了;不过他又抱怨说原料不足,请求我能否给他点什么,也算是对他尖端设计的鼓励吧,特别是现在这个季节,黄瓜价格那么贵。我就送了他一份小小的礼物,因为我那位老爷特意给我准备了钱;他知道,无论谁去参观,他们素来都是要钱的。              

(1)本段文字节选自《格列佛游记》,其作者是               

(2)我在科学院还有什么见闻?请概括出两点 

(3)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有什么用意?

 

查看答案

默写。

(1)晓战随金鼓,                 。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单于夜遁逃。

(4)蒌蒿满地芦芽短,                  

(5)         ,在河之洲。      

(6)          ,白露未晞。

(7)只是他在愿望切近,                 

(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     )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īāo(     )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途(     )的寒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