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解释

2.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这首诗除了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抒情方面也有独特之处,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1.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 2.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属于炼字题。“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空”有“只,只有”的意思。“白云千载空悠悠”: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空”有“空空的”“空荡荡”的意思。解释词语需要结合具体诗句。 2.试题分析:考查本诗歌在抒情方面也有独特之处。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综上所述: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广故言欲亡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

B. 杀尉       人不知不愠

C. 杀两尉       而两狼之驱如故

D. 尉首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

2.请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义开始时利用了吴广良好的群众基础采用激将法,杀了看守的将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

B. 陈涉的振臂一呼,既分析了当时的处境,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取得了全体士卒的拥护。

C. 起义军发展迅速,所向披靡,地方官都闻风而逃,没有遇到任何障碍顺利占据“陈”。

D.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证实了陈涉前面“宜多应者”的预见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______

(2)陈涉少时,与人佣耕。(《陈涉世家》)_______

(3)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_______

(4)日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______

(5)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C.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E.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F.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水不在深,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明月楼高休独倚,_______________,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___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④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⑤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极目远望,不禁豪情满怀,写下了富有人生哲理的不朽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但刘禹锡却与众不同,他在《秋词》中用形象生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查看答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某同学为此专门收集了以下材料,准备办份“走近端午”的手抄报,请你助他一臂之力。

A.“屈原含恨怒投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B.“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古老传说

C.“幸福小区家庭包粽子大赛”“五月五龙舟竞渡”的新闻报道图片

D.唐“九子粽”、宋“蜜饯粽”、元“箬叶粽”的介绍

(1)上述材料该删去的一项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写出两点)

    现在,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

成长是每一个青少年必须面对的话题。走进语文课本,①《走一步,再走一步》教会我们如何克服困难,②《羚羊木雕》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与父母的分歧,③《苏州园林》是一把打开园林美景之门的钥匙,④《敬业与乐业》让我们对现在的学业和未来的职业有了更深的领悟,⑤《云南的歌会》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课文让我们领悟到成长的真谛。

A. ①④    B. ②③    C. ④⑤    D. 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