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美与同情 丰子恺 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美与同情

丰子恺

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实用的方面。换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于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

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同时又非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不可。倘其伟大不足与英雄相共鸣,便不能描写英雄;倘其柔婉不足与少女相共鸣,便不能描写少女。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没有体得龙马的活力,不能画龙马;没有体得松柏的劲秀,不能画松柏。中国古来的画家都有这样的明训。西洋画何独不然?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为了要有这点深广的同情心,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要焚香默坐,涵养精神,然后和墨伸纸,从事表现。其实西洋画家也需要这种修养,不过不曾明言这种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通的人,对于事物的形色姿态,多少必有一点共鸣共感的天性。房屋的布置装饰,器具的形状色彩,所以要求其美观者,就是为了要适应天性的缘故。眼前所见的都是美的形色,我们的心就与之共感而觉得快适;反之,眼前所见的都是丑恶的形色,我们的心也就与之共感而觉得不快。不过共感的程度有深浅高下不同而已。对于形色的世界全无共感的人,世间恐怕没有;有之,必是天资极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隶,那些真是所谓“无情”的人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唯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像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世间的万物,因观看者各自观看的目的不同,各人所见不可能都相同。

B. 画家须有深广的同情心,这种同情心不仅及于同类的人物,还及于一切他物。

C. 中国画家注重用形式来形成同情心,西洋画家却不曾明言这种形式和修养。

D. 画家眼中所见世间的物,不是实用的方面,而是真善美的世界。

2.下列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处在儿童这样的黄金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幸福、仁爱、和平的世界。

B. 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这样的人有着深广的同情心,可能还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

C. 真正的艺术家能不屈不挠,外界如何压迫,内心始终自然、真切,富有同情心。

D. 就算不是对于世界全无共感的“无情”的人,对事物也不会有一点共鸣共感。

3.请结合文意回答,文中加点的“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指的是什么?

4.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画家能发现美、表现美的原因何在?请至少概括两点。

(2)文中说:“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试从李白《月下独酌》中,找出体现这种“物我一体”的境涯的诗句。

5.丰子恺曾在烟斗上刻下一首诗,其中有四句:“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请结合文本,分析他这样说的缘由。

 

1.B 2.C 3.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 4.(1)①具备深广的同情心(具备“物我一体”的境涯;/保持共鸣共感、真切、自然的天性;/“感情移入”,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②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事物;③身入美的世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切实感受这些美,并用形式姿态表现美。(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5.作者认为儿童大都富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比艺术家的真切而自然,符合人类的本质,不像大人那样受了物欲的诱惑、世智的压迫,把心灵阻碍或消磨了,失去了最可贵的本心。所以作者才对如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世浊的儿童大加赞美。表达作者对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的聪明人的肯定和追求。 【解析】 1.试题分析:B说法符合文意。A项原文是“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C项与文意不符,原文说的是“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D项与文意不符,应当是画家眼中所见世间的物,不仅实用的方面,更是是真善美的世界。 2.试题分析:C正确。A“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幸福、仁爱、和平的世界”错。B“可能还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错。D“对事物也不会有一点共鸣共感”错。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句深刻含意的把握。一定要结合文意回答问题。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读懂上下文是答题的关键。 4.试题分析:(1)题干“作者认为画家能发现美、表现美的原因何在”。答此题不能断章取义,要从全文来分析。首先要具备深广的同情心,然后是“感情移入”,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2)试从李白《月下独酌》中,找出体现这种“物我一体”的境涯的诗句。此题既考了与本文有关系的内容,又考了诗句的记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最能够体现这种“物我一体”的境涯。 5.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好“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这句话的含意,然后结合本文作答。作者对如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世浊的儿童大加赞美表达作者对能不屈不挠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儿童大都富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比艺术家的真切而自然,符合人类的本质,不像大人那样受了物欲的诱惑、世智的压迫,把心灵阻碍或消磨了,失去了最可贵的本心。总之一要结合文本,二要分析材料缘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中的“惬”“何许”分别是什么意思?

(2)诗的题目是“鲁山山行”,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何处可见诗人是在“山行”途中?

 

查看答案

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暮寝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B. 能谤讥市朝    百里奚举

C. 王之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

D. 邹忌八尺有余    乃重岳阳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邹忌以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使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C. 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D. “王之蔽甚矣”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元方入门不( 《陈太丘与友期》)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桃花源记》)

(3)至若春和明(《岳阳楼记》)

(4)今为所识穷乏者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5)尉果广(《陈涉世家》)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酬答友人、借酒振作的心志;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军功未成、归家不得的惆怅。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