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微博]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2.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

 

1.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近结尾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 2.“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 3.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4.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忙碌追逐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 【解析】 1.试题分析:引用诗句的作用主要有: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本题命题者的意图很明显,即由原文信息归纳概括,但不能照抄原文。这是考生最缺乏的能力,所以考生平时要多训练由现象到本质、由个例到普遍的分析归纳,不能停留在抄原文的层次上。先要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将区间内的内容分层,再概括各层的大意。这是答归纳概括题的基本思路。 3.试题分析:(1)理解本句要理解“刺桐花”的含义,即自然,平埔人赖以区别时间的自然万物。(2)“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由此可得出答案。本题所选句子较好,它隐含了作者的情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本题的答案没有体现比喻的修辞手法。高考规范答案一般要将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指出来,并指出其作用。 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是对一些原生态的文化受到现代化的浸染、改变的反思,叹惋,表达了对原生态文化的留恋之情。其次 要理解“红砖道上”“人潮车流”指现代文明,“自己的足迹”指已逝去的纯自然的,有独特个性的文明。 点睛:本题看似是一道探究题,但实际上还是一道理解句子含义题。虽然本题与上一题的考查点重复了,但难度大多了,而且提问的方式也改变了。一个题型用不同的形式来考查,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不见_______    (2)虽乘御风不以疾也______

(3) 沿 ______     (4) 其奇者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    B. 下车引之

C. 山川之美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4.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与朱元思书》中文中表达作者人生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查看答案

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图片,按要求答题。

73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房一村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粮食的好习惯。每年“三秋三夏”,她不顾子孙的反对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30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只是因为她“过够了苦日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请你根据相关内容,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则新闻,请你给王加荣拟写赞美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