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云卿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云卿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户阒然,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豫章帅及漕曰 __________        ②翁运锄不          __________

③  入室         __________        ④排入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苏云卿的性格特点。

 

1.同“嘱”,嘱托回头看邀请门 2.这里只有种田的苏翁,没有苏云卿这人。(他)只是擅长了解君子,却不善于了解小人,德行有余而才干不足。然而老人已经悄悄溜走了,最后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3.从“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 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可以看出苏云卿高洁傲岸、不慕荣利的特点。 【解析】选自《宋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属”通“嘱”,嘱托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独”是“只有”的意思,“长”是“擅长”的意思,“遁”是逃跑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结合文章对苏云卿的描写分析,可以知道他具有高洁傲岸、不慕荣利的性格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瓜 洲①

[清] 丁耀亢

水外苍烟一鹭明②,长天雨歇半江晴。

双舟对过如梭急, 爱听船娘转舵声。

【简注】①瓜洲:镇名。在江苏扬州南,大运河入长江处。②苍烟:灰白色的雾气。

1.诗歌的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加以描述。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令国人感动又感慨。请阅读下面材料,探究这位“三无教授”获诺的原因。

材料一: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科技组组长。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疟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用老鼠做试验,但没有发现有效结果。直到第191次试验,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

材料二: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轻的同事们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体会过无数次碰壁挫折。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里,满身都是酒精味。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和安全,她以身试毒,弄坏了肝脏。她的同事们也都愿意在自己身上试验药的毒性。

材料三:在谈及青蒿素药物开发的过程时,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多年来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她说:“这次获奖,说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③在更广阔的范固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这样,使你们的语文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①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添加________

(2)第②处词语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____更换为________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对《格列佛游记》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利立浦特国用比赛绳技的方式选拔官吏。正在后补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和希望得到皇帝信任的人都会来表演绳技,他们为了争宠,几乎是奋不顾身,格列佛就亲眼看见财政大臣佛林奈浦在一次表演中差点摔死。

B.飞岛国的三位教授准备改变本国语言。他们的第一个计划是简化言辞;第二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作者借此用反语的方式讽刺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格列佛随“好望号”出海,不幸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大人国。一个当地农民把格列佛卖给了国王。面对国王,格列佛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得到了国王的赞赏。

D.格列佛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他被放逐到“慧骃国”。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人类)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作为人类,格列佛很不喜欢这里的生活,借机逃离了慧骃国。

⑵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大约在三年前我还未到这里的时候,在国王巡视他领土的途中,曾发生了一件非常事件,几乎结束了这个王朝,至少是现在这样一个王朝。国王陛下首先巡视的是王国第二大城林达里诺。

林达里诺居民是如何反抗飞岛国王的,最终结局又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        (《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                      (李煜《相见欢》)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                       (孔子《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