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元方年七岁 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  ____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 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 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 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之间的活动。

D.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日中不至无信”,“对子骂父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1.当时通“否”回头看 2.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去了。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 3.C 【解析】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北朝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如“不”通“否”;“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点晴:试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平时要分类积累,解答此类习题并不是太困难。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期、委、去”几个词是赋分点;意思是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去了。(2)句中的“惭、引”几个词是赋分点。意思是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试题分析: C 重点写的是元方和友人之间的活动,并没有写与陈太丘之间的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

    人生中难免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只是一根细弱的小草。这个时候,请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只要珍惜自己,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把的原因去掉)

B. 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将改为使”)

C.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把改为以)

D.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把及其他语文工作者去掉)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

B. 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C.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 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三妹便sǒng   yǒng ____________着她去拿一只来。

⑵我想那piāo miǎo__________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⑶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shà  yǒu  jiè shì_____________地问他价钱。

⑷那gū  kǔ  líng  dīng____________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⑵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⑶《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⑸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