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 【活动一:风流人物知是谁】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

综合性学习

【活动一:风流人物知是谁】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A.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巧借东风等流芳百世。____________

B.他是三国时魏国真正的创业者,一代奸雄,同时他也是卓有成就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观沧海》抒发了苛求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________

C.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他的《岳阳楼记》成为传世之作。__________

【活动二:亲近今朝风流人物】今朝风流人物总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进他们。(4分)

2016年8月21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中国队进入八强开始“逆袭”之旅,1/4决赛3-2力克小组赛保持全胜的东道主巴西队,半决赛3-1复仇小组赛首战击败自己的荷兰队,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第一局19-25;第二局25-17;第三局25-22;第四局25-23),时隔12年再夺冠,成为了第三支奥运三冠的女排队伍,而郎平也收获自己执教后的奥运首冠!颁奖仪式上,中国女排获得金牌,塞尔维亚女排获得银牌,美国女排获得铜牌。面对女排的胜利和精神,你有何感言?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诸葛亮 B 曹操 C 范仲淹 感言:自豪 欣喜 感谢 等启示:刻苦学习 顽强拼搏 百折不挠 团结奋斗 等( 【解析】试题分析:活动一,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活动二,写感言谈启示。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鲜明地表现了________的主题。

(2)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绰号是____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之花,骄艳动人,梦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夏之树,枝叶婆suō,梦想是生机勃勃的向往:秋之果,缀满枝头,梦想是沉甸甸的收获;冬之雪,漫天飞舞,梦想是银装素裹的妖娆。

       梦想是永恒的微笑,____________。有梦想,就有为梦想而奋斗的豪迈人生。如今中国梦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国人奋发图强。让我们抖擞精神,带着梦想出发,等到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擦去夏天的汗水和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见在春天许下的心愿:中国梦,美梦成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婆suō______   ______满      抖______

(2)第一段带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银装素裹”中,“素”的意思是     。文中“妖娆”的意思是________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毛泽东)

(2)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白居易)

(3)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月夜》刘方平)

(4)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借梦境写思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助梅花被碾压成泥,表达自己高洁、坚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年少志向远大的句子是: ______

(7)从古诗句中写出关于“春雨”的完整上下两句。(课内外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我们的观点得不到长辈的认可,但我们要主动与长辈沟通,请记录下你的喜好。

请以“没错,我很喜欢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人想体验登上泰山之巅的感觉,于是相约一起去爬泰山。第二天清晨,二人便来到泰山脚下,开始一天的旅程。走到半山腰时,其中一人由于体力不支便停了下来了,他对他的伙伴说:“你往上爬吧,我就在这等你。”夕阳落山时,伙伴下来了说道:“真遗憾,你没爬到山顶,你不知道站在泰山山顶是多么美妙。”半路停下来的人说: “真遗憾!你没在山腰逗留,你不知道泰山的景色多么迷人”。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700字,书写规范工整。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⑤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寒门多出贤  (张保振)

     ①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的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更引起人们关注。窃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寒门多出贤。

     ②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2500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有72人。这72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72贤之首,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即便是孔子,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

     ③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寒”的不爽,也更向往“暖”的开心。古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意伸出温暖之手,拉身处“寒门”的人脱“寒”。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遥想当年,孔子正因为“贱”而从事各种“鄙事”,所以使得孔子在日后思考社会问题时,更能体会到劳动民众从事“鄙事”的艰辛与重要,更能考虑到劳动民众身处“贱”位的状况与情感,从而自心底发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千年至论。

    ④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而且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才能离“贤”更近一步。

    ⑤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细读全文,对文章大意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本文在中心论点提出后,从“在古老的中国,不乏寒门多出贤的故事”“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寒门要出贤,就离不开学习”“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B. 第三段引用俗语、古语等道理以及孔子的事例均有力地论证了“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的观点。

C. 作者认为:寒门多出贤,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

D. 无论出身多么卑微,只要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3.结合文意,请为第五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