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①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①: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把社内人姓名写在簿册上,叫书社。后借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和土地。                                                    (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以者何  ________     ②何寡人反取 __________

③晏子  ________       ④是其贫也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与“晏子之家”的“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是 (   )

A. 习辞者也

B. 吾欲辱

C. 婴闻

D. 得无楚水土使民善盗耶?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人固善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与本文中的晏子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1.这样 辱 正在 像 2.D 3.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来到齐王面前。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把食物分给(使臣)吃,使臣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 4.甲文中晏子机智善辩,有外交家风度; 乙文中的晏子具有清廉简朴、修养高尚、维护自己做人原则等特点。 【解析】 1.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如“病”: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试题分析: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的“之”与题干句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A舒缓语气,不译。B代词。C代词。 3.试题分析: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酣”“诣”“固”“善”“食食”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吏二”定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试题分析:比较阅读。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文中晏子机智善辩,有外交家风度。而选文中的侧面描写:“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说明晏子具有清廉简朴、修养高尚、维护自己做人原则等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表现的春景。

2.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题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正是清明时节,小敏离开家乡多年的伯父伯母从国外回到家乡扫墓探亲。

【行程安排】小敏和爸爸妈妈想利用双休日陪伯父伯母去与江都相邻的泰州游玩。爸爸建议去三个地方(见下图),感受泰州的“水乡清丽,文化悠远”。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资料,帮助小敏设计“二日游”行程,并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行程设计合理,有主题;语言表述简洁,有条理;100字左右。

望海楼               溱潼古镇                兴化千垛菜花

(泰州市中心)     (市中心往东约35公里)  (市中心往北约80公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花论诗】请你结合语境和语文知识,完成以下两处对话内容。

小敏和爸爸妈妈陪着伯父伯母游览千垛菜花。当船漂浮在弯弯碧水间的千百座菜花垛中时,伯父满眼讶异惊叹,心生爱意,不禁吟出一句:“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小敏爸爸说:“真美的诗句,不过我倒觉得下句用‘菜花’比‘黄花’更显得直接明白。”

伯父看着小敏说:“小敏,你觉得哪个词更好呢?为什么?

小敏略作思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父听了大为赞赏:“想不到我们家小敏文学素养这么高,真棒!”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

(2)___________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 《老山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泊秦淮》)

(5)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7)《春望》中真切的表现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们常用《过零丁洋》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所给的拼音写出汉字。

“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阅读经典,倾听已届风zhú___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juàn___恋着祖国的深情, 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óu___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lǐn___然正气……无论你走向哪里,无论你生活在哪个时代,你始终是一个“炎黄子孙”。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以及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阻力回国的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就是文章的线索。

B. 《老山界》这篇小说采用了顺叙方法,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七律 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D. 《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法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