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一条村河的治理说起 戴星翼 ①“人家尽枕河”是江南水乡的特征。昔日,无论是春天...

从一条村河的治理说起

戴星翼

①“人家尽枕河”是江南水乡的特征。昔日,无论是春天轻拂水面的新柳和夏夜孩童戏水的喧闹,还是秋日萧瑟的苇花和冬晨流淌的轻雾,都让人无限怀念。

②众所周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村河普遍受到污染,而大城市周边更是如此。近年,上海已将村级河道的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政府为之投入很多,但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政府花钱为某村治理河道黑臭问题,疏浚了河道,清理了垃圾,村民为之“拍手称快”。但过了一段时间,水面上又漂浮起垃圾,水质又开始下降。于是,村民再次要求“有关部门管一管”。这样的循环并不少见。

③怎样才能破解这种循环?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找到污染的源头。寻找这些村落的污染者并不困难,很大程度上就是村民自己。如今,大城市周边农户的主要收入来自出租房屋。不少人种上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盖上三四层楼房,再分割成数十间租给外来人员。丰厚的收入撩拨着人们的欲望,于是违章搭建如野草般蔓延。笔者曾经看到一户人家,其住宅加上违章搭建房中居然住了300多人。此外,农村乡镇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后,厂房和农村工业用地的使用权落到了私人手里。对于大大小小的老板们来说,与其惨淡经营原有的企业,还不如将厂房等出租。于是这些厂房或被分割转包给更小的加工点,或改造后作为居住或办公用房。在此过程中,违章搭建的诱惑是难以抵御的。

④大量低技术小企业和务工人员蚁聚村落,但这还不是终点。住在这里的人是要消费的,于是集市、摊贩、餐饮店乃至网吧会不断涌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来更多的人。结果,一个户籍人口只有上千人的村,实际居住者也许达到上万人甚至数万人。对于其中不少人来说,这里不是家园,而只是临时的栖身之所。再加上排水设施和垃圾收集清运工作不完善,污水横流和垃圾乱堆就成了必然后果。

⑤村河污染的根源显然是村民,但治理责任却完全由“有关部门”担了下来。我们很难将这种做法称为“治理”。所谓“治理”,最重要的就是明晰相关各方责任和利益的边界,然后在有效的规则体系中,让所有利益相关方合力应对共同的挑战。说得更直白一点,治理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治理环境,政府当然有责任,但作为污染者的村民有没有责任?显然也是有的。那么,“村民家的孩子”该谁来抱?

⑥长期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无限政府”的危害,但不客气地说,政府的手还是越伸越长。至于百姓,当然会欢迎政府替他们承担原本应该是自己的责任。最终,真正受到损害的是社会整体利益。由此不仅会加重公共财政负担,影响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以不负责任,还会让村民无法养成珍惜公共物品和爱护环境的习惯。

⑦由村河的案例可见,社区环境治理的关键,一方面是政府不要以为自己是千手观音,真的可以甘露普洒,解决世间一切难题,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的责任边界。另一方面,要确定政府责任边界之外的责任由谁承担。政府可以是帮助者、指导者,但不可以是包揽者。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村规民约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必要性值得我们深思。

                                                         (节选自《科学画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开头从令人怀念的江南水乡的特征谈起,与下文的环境污染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引发读者对本文所介绍的话题的深思,突出了文章的内容。

B. 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村河污染的根源在于村民只顾个人利益,缺乏珍惜公共物品和爱护环境的习惯。

C. 文章以典型的案例,很有说服力地阐明了社区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既要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承担的职责,又要明确政府责任边界之外的责任的承担者。

D. 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先从循环污染的现象谈起,接着深入分析污染的根源,进而剖析“无限政府”的危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下列关于“无限政府”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无限政府”即想方设法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政府,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B. “无限政府”承担了很多原本应该由老百姓承担的责任,其实是类似于包揽者。

C. “无限政府”虽然对部分群众有利,但会加重公共财政负担,影响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D. “无限政府”会让村民由于无需承担责任而无法养成珍惜公共物品和爱护环境的习惯。

3.根据文意,谈谈政府应该怎样治理社区环境遭到居民们反复污染这类问题。

 

1.B 2.A 3.(1)明确界定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边界;(2)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确定政府责任边界之外的责任由污染者自行承担,并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村河污染的根源在于村民只顾个人利益,缺乏珍惜公共物品和爱护环境的习惯” 不符合原文意思。第二段的例子只能说明村河循环污染的新问题。 2.试题分析:A. “‘无限政府’即想方设法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政府,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不符合文意。“无限政府”主要指政府有关部门过度地承担了原本由政府之外的责任者承担的责任。 3.试题分析:探究题.应该怎样治理社区环境遭到居民们反复污染这类问题,把握文意,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分点去答。(1)明确界定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边界;(2)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确定政府责任边界之外的责任由污染者自行承担,并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盖汝好学/盖大苏泛赤壁云

B. 千里从师/齐师伐我

C. 即是自不好学/是故谋闭而不兴

D. 然今遣汝者/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若 到 彼 能 奋 然 勇 为 力 改 故 习 一 味 勤 谨 则 吾 犹 可 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查看答案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余强饮三大而别(______)

(2)(______)

(3)下船(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B. 作者除了写雪景,还着力去写堤、亭、舟、人,这样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

C. 本文用语简练朴素,主要表达了作者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浓浓的孤芳自赏厌世之情。

D. 本文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了作者的故园之思。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见了大江的汹涌,没见过大海的浩瀚,真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山的巍峨,仍然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出发吧!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实际上是本届中央委员会任内最后一次专题讨论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实际上”前面加上“六中全会”)

B. 近日,一则消息在微信圈里刷爆:国家将对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加征个税,并称未来个税改革将“分三步走”,而且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将“并”改为“不但”)

C. 两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阅读”与“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D.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把“不管”改为“尽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天到了,湖边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B. 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遵循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C. 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D.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