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的?

2.诗中哪几句诗是写现实的?哪几句诗是写想象的?

3.诗中哪几句诗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1.观。 2.现实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想象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以及关键词语的把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的意思是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本诗以“观”字统领全文,先写实景,再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博大,豪迈的胸怀和气概,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2.此题考查学生诗句的理解以及分析能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这是写现实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这是虚写的句子。 3.此题考查学生对主旨句的把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右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查看答案

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 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查看答案

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 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 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