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

文言文阅读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时方连诸道兵,环挐①不解,内外大恐,人累息。于是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入对曰:“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帝为之流涕。及行,御通化门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②城,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摠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③定其人,下令唯盗贼、斩死抵法,余一蠲除④,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注释】①挐:rú,纷乱。②悬瓠:hù,地名。③节抚:安抚,抚慰。④蠲除:juān,免除。

1.下列各句中与“度奏罢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    B. 无案牍劳形

C. 借旁近与    D. 公将鼓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令唯盗贼、斩死抵法,余一蠲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裴度是一个怎样的人?

 

1.C 2.病在腹心,不及时除去,将成为大的祸患。下令只有盗贼、杀人犯才依法抵罪,其余一律免除,来往不限昼夜,百姓才知道人生的乐趣。 3.(1)裴度恪尽职守,忠于朝廷。在讨伐蔡州一再失利、群臣要求罢兵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以平贼为己任,亲自出征;(2)裴度治民有方,以民为本,抚慰安定百姓。他下令盗贼和犯死罪的人可以依法抵罪,其余一律免除惩罚,使人民备受感动。 【解析】 1.试题分析:C“借旁近与之”中的“之”与题干句中的“之”都是代词“他”之意。A,这;B,助词,消独;D,补充音节。 2.试题分析: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时”“且”“一”“始”等词语,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的语言描写,刻画他力排众议,以平贼为己任,亲自出征的行为,表明他恪尽职守,忠于朝廷的性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玉瀣(xiè):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一卷的意思。③元:同“原”,本来。

1.赏析“卷罢《黄庭》卧看山”中“卧”字的妙处。

2.“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短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距离”。

请以“距离”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 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 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 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 “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 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 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 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

2.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

3.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评分)(2分)

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

③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温庭筠《商山早行》和苏轼《浣溪沙》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而与之  尔:他    B. 知而不   争:通“诤”,谏诤

C. 宋无木   长:高大    D. 在宋城上而待楚      寇:入侵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万钟我何加焉                           舜发畎亩之中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C. 不知鱼之乐全矣                       既已知吾知而问我

D. 子欲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固国不山溪之险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译文:一个人常犯过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思虑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表达出来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B.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文: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拒了他的进攻。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D.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4.下列文言文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输》第1段交代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B.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开始一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C. 《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D.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开头就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反映了墨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