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B.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C. 新闻报道的对象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现并把它报道出来,也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D.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通常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文体的了解情况。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副题,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或第一段,导语之后,新闻内容的具体展开部分,叫主体。C项表述错误,新闻报道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已发生的事件作后续报道也可以称为新闻报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都北京,笼罩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阴影下。

B.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C.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D. “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B. 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 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D.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锐不可(抵挡)      摧枯拉(腐朽)

B. 翘首而望(抬起头来)  屏声息(收敛)

C. 高歌(喉咙)      所向披(倒下)

D. 一丝不(敷衍了事)  殚精虑(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②③,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阻(è)锐不可挡          B.灭(qiān)心潮彭湃

C.击(kuì)豪情万丈      D.军(guān)震耳欲聋

(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⑴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⑵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⑶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⑷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⑸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⑺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⑻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美)海伦·凯勒

1.第⑵⑶中画线词语“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2.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

3.在第⑺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