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三)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月色入     户

竹柏影也   盖

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  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三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4.【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5.【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1.⑴门,门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2.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3.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4.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甲】文主要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乙】文主要运用拟人对月下景物描写,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5.【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全是古今异义,如“户”:门户。“盖”:原来。 2.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但”“耳”“安”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安可为俗士道哉”疑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4.试题分析:一问,要想捕捉和提取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找到答案句子的前提和基础。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和“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二问,比较阅读:两文在描写月亮时的不同写法。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语句,再分析它们在写法上的不同点。甲文主要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而乙文主要运用拟人对月下景物描写,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二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5.试题分析:比较阅读。题干“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答此题要结合原文,更重要的是要把议论句子的含意理解透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浅谈人工影响天气

①人类是智慧的、大胆的,一直都想对这些自然现象做出一定的干预与控制。

②人工影响天气,过去被称为人工控制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③17世纪末,中国清代的《广阳杂记》就载有:“夏五、六月间,常有暴风起,黄云自山来,必有冰雹,土人见黄云起,则鸣金鼓,以枪炮向之施放,即散去。”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土炮防雹的生动描述。可以看到,我国劳动人民从很早以前就有了想人为干预天气使之有益于人类的想法和实践,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这些实践以失败告终。

④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人工影响天气真正诞生是在20世纪40年代。

⑤1946年,美国科学家I·朗缪尔等根据冰晶在降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人工产生冰晶影响冷云降水的设想。他的助手V·J·谢弗和B·冯内古特,发现将干冰碎粒和碘化银烟粒引入充满过冷水滴的云室里,能够产生大量的冰晶。同年11月,谢弗进行了第一次对自然云层的人工催化试验,他用飞机将3磅干冰碎块投入云顶温度为-20℃的过冷层状云中,5分钟后,云下出现了降雪。此试验结果引起广泛的重视,推动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迅速发展。

⑥人口影响天气的科技手段有很多,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两种,即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这两种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手段主要是通过“影响云”。

⑦影响云?没错!首先,我们来看看人工增雨。想象你的头顶有一朵云,这朵云正在下雨。我们用一个足够大的容器接住这些雨水,直到雨停。那么,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容器中的这些雨水量就等于这朵云中所含水的总量呢?别急着回答。我先举一个例子,把一块干海绵浸入水中,拿出湿海绵,举到一定高度,用较小的力气挤压海绵,海绵中会有水滴落下。那么,试问,这些落下的水滴的总量是否就等于海绵中的含水量呢?显然不是!而我们头顶的那朵云就像是这块海绵,因此,上面所说的容器中的雨水量远远小于云中的含水量。这个时候,我们想让更多的水下来,对于海绵,我们只需挤压的力气更大一些;而对于那朵云,催化剂就可以大展身手了。我们用车载火箭弹或者飞机向云中发射或播撒催化剂,改变云中的化学反应,就像用更大的力气来挤压海绵一样,更多的雨水就会降落下来。这就是人工增雨,常用的催化剂是干冰和碘化银。

⑧与人工增雨类似,人工防雹的一般方法也是利用催化剂影响冰雹生长条件,冰雹的生长就像滚雪球一样。滚雪球的过程是小雪球不断被雪粘附最终变成大雪球;冰雹生长的过程则是小冰粒不断被水粘附并冻结最终变成大冰雹。这些巨大的冰雹从云中掉落,到达地面,会破坏庄稼,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对农业、交通等的危害。充足的水分供应是灾害性大冰雹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人工防雹的着手点就是切断或减少冰雹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供应,为了避免和减轻冰雹带来的灾害,气象工作者用火箭弹等气象仪器将催化剂打入云中,使云中水汽迅速变成冰晶,这样一来,云中冰雹的胚胎就没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使它长大,因而就不会有灾害性冰雹降落,达到了人工防雹的目的。

⑨人工影响天气给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好处。人类自古以来“呼风唤雨”的梦想已经不是天方夜谭。未来,气象部门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使之在保护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短缺、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网,有删改。作者刘圣楠)

1.结合全文回答,文中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

2.第③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作者在介绍大家熟知的两种人工影响天气活动时,采用了什么结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带甜味的花裙子

马亚伟

①同伴们都有一条花裙子,那种俏皮的小碎花,五颜六色,散落在白色的底子上,一朵朵盛开着的,是孩子们一份份的满足和欢乐。小伙伴们穿着花裙子,会仰起脸,闭着眼,忘情地转圈圈。

②可是,我还没有。母亲说,等甘蔗卖了钱,就给我买花裙子。

③那个时代,甘蔗是少有的经济作物。父亲要在田里忙,卖甘蔗的任务落到母亲头上。母亲那时应该是二十六七岁吧,话很少,说话声音也很小,很羞涩。

④母亲用小拉车带上几捆甘蔗,把我放在甘蔗中间,上路了。这是母亲第一次去卖东西。路上,母亲的脚步飞快,我在颠簸中察觉出了她的紧张。到了邻村的集市上,母亲却踟蹰不前,远远躲在人群边上。她没有胆量像别人一样扯开嗓子吆喝一阵。吆喝,是招徕买主的重要方法,可是母亲羞涩得不敢开口。走过来一个人,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母亲就紧紧盯着人家。她的眼睛在说,买棵甘蔗吧。她的嗓子,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上了,连很小的声音都发不出。没有人停下来,哪怕只是问一下价钱。母亲眼巴巴瞅着人一个个从我们面前走过。半天过去了,甘蔗一根也没卖掉,我们只好回家。

⑤我以为,母亲从此会偃旗息鼓,与卖甘蔗彻底决裂。可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她捏着我的脸说,快起来啊,卖了甘蔗,要给你买裙子呢!

⑥因为来得早,母亲占了集市最热闹的位置。一会儿工夫,人渐渐多了。突然,母亲喊了一嗓子:“卖甘蔗了!”我吓了一跳,急忙从车子上跳下来。母亲一定也被自己吓了一跳,脸涨得通红。她的声音,细长尖厉得有些失真,这是我听到的母亲最大的声音。我再看母亲时,她额上已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⑦接下来,母亲把一捆甘蔗戳起来。她又开始吆喝,一声,又一声。声音一次次被集市上的喧嚣淹没,又一次次响起来,像一株倔强的甘蔗,在风雨的摇撼中一次次挺立,终于站稳了脚跟。母亲的声音,竟然越来越自然,表情也越来越从容。

⑧想来人的某些心理障碍,就像一堵高耸的纸墙,看似森严,一咬牙,冲破而过,忽的便柳暗花明了。其实,那只是一道自己设置的虚无的障碍。可是这一冲而过的力量,一定是另一种更为有力的精神支撑。母亲的精神力量,是我的花裙子,是农家的日子……很多时候,生活会把人的潜力逼出来,做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许多年过去后,母亲在集市上卖水果蔬菜,已经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还会热情地与人搭讪。

⑨毫无疑问,这次卖甘蔗,母亲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我不知道,那一季甘蔗成熟,我们卖了多少钱。我只知道,母亲卖甘蔗越来越轻松。她说,不管怎样,先给孩子买裙子。我的憧憬,便带了甜味。

⑩裙子终于买回来了,虽然那时候天已经不热了,我的喜悦却在升温。我幸福地把脸贴在裙子上,新鲜的棉布的气息,清淡好闻,袅袅飘来。

似乎,裙子上还有甜味。是母亲那些甘蔗的甜味,一缕一缕,细细密密,织成了我的花裙子。裙子穿在身上,我学着同伴的样子,快活地转着圈圈,忘情地舞起来。花裙子迎风而舞,甜味也飘散开来……

(选自《润·文摘》2016年第6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到了邻村的集市上,母亲却踟蹰不前,远远在人群边上。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些事?

3.文章第⑧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过渡自然是记叙文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请结合本文中的例子简要进行分析。

5.本文标题妙在何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2)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古今诗文名句默写(⑴⑵和⑶⑷各选做一题,⑸~⑽任选做四题)。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③子夏曰:“ 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④山水之乐,______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观刈麦》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_____

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白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

⑦里约奥运会是运动员生涯中需要翻越的一座山峰。认准目标,全力以赴,他们一定能体会到杜甫《望岳》中“________”的豪迈。

⑧《月夜》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从听觉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⑨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无人欣赏的时候,但我们应该像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即使被碾压成尘也不忘记向人间播撒芳香。

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古诗文中描写优美环境的名句比比皆是,请你写出出自同一篇作品的上下连续两句:  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腰鼓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 乔海在静乐县的山沟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 (陶瓷灯具)。

C. 恩施华硒的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香蕉啊、苹果啊、西瓜啊、火龙果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D.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