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议论文阅读。 千万别折腾汉字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

议论文阅读。

千万别折腾汉字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他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写成了“ ”,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塵”;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事实并非如此。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千万别折腾汉字。

B. 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一种幼稚的想法。

C. 讨论汉字繁简问题,不能忽略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

D. 汉字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

2.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这种主张”指的是(       )

A. 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

B. 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C. 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

D. 繁体字要进课堂,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3.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即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逐一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B. 第③到第⑤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这一分论点。

C. “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一句中加点的“简”字是指汉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简洁美,而不是专指简化字。

D. 第⑦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担忧和真诚地劝说,与题目遥相呼应。

 

1.A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标题“千万别折腾汉字”就是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睛:议论文是初中阶段考查的比较重要的文体,其三要素之一“论点”经常会成为初中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的重点考查对象。议论文中常见的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分别如下:1、标题点明中心论点。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用开头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4、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5、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6、文章未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论述。初中考 查的议论文比较简单,因此,最常见的是1(标题),2与3(开头、结尾),5(结尾)这三种提出方式,学生阅读议论文时可优先到这些段落去提取。 2.试题分析:“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中的“这种主张”指的是繁体字要进课堂,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答好此题要好好读读1段的内容。 3.试题分析:第⑤段证明的是:“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并得出结论,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中,诗人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赋予雪景以生命感,是化动为静。

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前句是说八百里急行军之后,将士们非常疲惫辛苦,于是用烤肉犒赏将士们。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D. 《雨说》这首诗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这句话表现了“春雨”为自己的奉献而喜悦、乐观的心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这次我们班大概有五、六个同学被推选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汉字听写大会”。

D.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B. 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C. 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D.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条件之一。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 缭绕荡漾歇息    B. 环绕荡漾栖息

C. 环绕飘扬歇息    D. 缭绕飘扬栖息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闹(xǐ)    拮(jū)       怒不可(è)      而不舍(qì)

B. 词(yú)    睢(zì)       气吞牛(dǒu)    廓然无(lěi)

C. (yáo)  智(ruì)      尽职守(kè)     翘首以待(qiào)

D. (pǔ)    渎(xiè)      如油膏(yùn)    强不舍(tiá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