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1)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 (一点一分,答对三点即可) (2)示例:徽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一共四句话,其中后三句话是答题区间所在。三句话中,需摘录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因此,答案应为原材料中的词语,且有一句话中需概括出两个关键词语。第一句话,关键句“它篇幅短小”,概括为“短小”;第二句关键句“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摘录成“真实”和“即时”两个词语;第三句关键句为“非常方便”,提取为“方便”。材料二漫画共有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是“@”变形成的喇叭,下面是人组成的金字塔,意为众多人通过微博传递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 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①洛宁十一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最“怪”的同学。平时课堂内外,谁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②几个月前,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负的除了一个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来颇有重量。要不然,洛宁背着的时候,脸上怎会有吃力的表情?

③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学生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

④也有同学去摸过,硬梆梆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学生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不发言语,只是低着头耸着被冻得红彤彤的鼻子。其实,有同学曾经试过去打开口袋,但平时很老实的洛宁,就会像是一头发怒了的小狮子,让大家不得不罢手。

⑤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而变大变多的。

⑥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强行“合力”,被强行按在了桌上。口袋被打开时,滚落出的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让同学们都惊呆在原地——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⑦我刚来时就听别的老师讲过,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却有着任是谁听了也会落泪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是雪上加霜。天塌了,洛宁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争着为母亲打理一切。日子本来可以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⑧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的空当,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一来,看望一下洛宁的母亲;二来,我更想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洛宁整天背着石头上学?

⑨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只是,我隐瞒了洛宁和别人打架的事情。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河边看老黄牛,他没有时间;邀他去田野里放风筝里,他抽不开身。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便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⑩我的心里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⑪洛宁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八十六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但他却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的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八十六斤的重量为止。

⑫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⑬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在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是无数次碰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痛洛宁孱弱的肩膀了吧。我的眼前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在刺骨的寒风中,在崎岖的山路上,单薄的洛宁背着一袋硬邦邦的石头在艰难地行走。顶着风雪,洛宁不怕严寒;踏着山路,洛宁不畏艰险。

⑭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为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1)口袋被强行打开,滚落出来的居然真的是石头!

  (2) 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刀狠狠地了一般。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情节的梳理。 洛宁每天背着大口袋上学——(             )——(            ) ——母亲解开背石头的秘密

3.请具体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的洛宁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分析。

5.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按照提示默写古诗文。

(1)              ,青草池塘处处蛙。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正是江南好风景,             

(4)独怜幽草涧边生,             

(5)赵翼的《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的人才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写木兰功绩之大受奖之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 颇 思 赵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1.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廉 颇 之 仇 郭 开 多 与 使 者 金

A.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    B.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

C.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    D.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赵师困于秦(      )    (2)不召(      )

3.将下面这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4.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5.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B. 第三、四句写农事的悠闲,“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气氛轻松,节奏舒缓。

C. 《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D. 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2.“子规”是一种什么鸟(   )

A. 啄木鸟    B. 杜鹃鸟    C. 画眉鸟    D. 八哥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