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选文,回答文后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选文,回答文后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康肃笑而之   遣__________        (2)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尔安敢轻吾射!

(2)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3.请用原文回答:【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打发畏惧、害怕 2.(1)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所以但凡不学习而致力寻求规律技术,都是北方学潜水的人。 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生不识水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解析】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作者:欧阳修 年代:宋 乙文选自:《苏东坡集》 作者:苏轼 年代;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遣:打发。畏:畏惧、害怕。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安:怎么。轻:轻视。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道理: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5)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7)《木兰诗》中,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中,表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词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为弘扬传统文化,班级要召开一次古诗词朗诵竞赛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

 

查看答案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           》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次买车又-------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行前准备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而对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凯旋辞官及十多年的征战生活则写得简略,这样更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B.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C. 《木兰诗》的主题,不但歌颂了尚武精神,也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 木兰征战准备分东西南北来写是―种排比铺陈的写法,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

B. 《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C. 杨绛,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我们学过她的散文《老王》

D.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主要是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