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1.把第②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

答:臭氧是                        微量气体。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 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

C. 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 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

3.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4.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

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①“保护伞”比喻:    

②“毒药”比喻:  

 

1.地球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一种含有3个氧原子的(点拨:考查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的具体运用,要善于把几个分句合为一个复杂的单句。) 2.D 3.列数字 运用具体数据准确科学地说明臭氧浓度哪怕稍微过高都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 4.①能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大气层上部或平流层的臭氧②对人体有害的近地面浓度超标的臭氧 【解析】 1.此题考查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的能力。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此题应该把臭氧的形成及其特点进行有序排列。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根据文章相应语句的内容,进行判断即可。从原文中“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可以判断出D项“就能克服负面影响”的说法是错误的。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很明显这个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臭氧浓度稍微过高都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 4.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说明方法的运用来理解其深层含义。“保护伞”比喻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大气层上部或平流层的臭氧,而“毒药”指的是对人体有害的近地面浓度超标的臭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 “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   停数日,辞去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率妻子邑人  (2)黄发垂髫(3)舟不得进  (4)遂小溪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4.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走进名著

(1) 《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这部书的主人公是        

(2)读了《童年》这部名著,你有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

(1)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2)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3)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5)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6)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7)《爱莲说》中用来形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君子之风的句子:                    

(8)《次北固山下》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